白癜风会传染 http://pf.39.net/bdfyy/zjdy/151107/4722919.html

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良芷弟子、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说

本辑呈献今秋大观古代书画夜场两件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作品:董诰《栖霞十景图》册和曹夔音《法诸家山水》册。前者为清词臣画家董诰栖霞山写生,进献“睿览”之作,每页具乾隆帝乙未()年、庚子()年双题,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后者为清宫廷画家曹夔音奉敕仿宋元明诸前贤之作,每页具乾隆帝丁卯()年御题,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两件山水册正是代表了清宫《石渠宝笈》著录同时代画家作品的两种主要类型。

董诰-

栖霞十景图

册页(十开)设色纸本

39.5×28.5cm(每幅)

题识:

(一)栖霞山。

(二)玲峰池。

(三)紫峰阁。

(四)万松山房。

(五)天开岩。

(六)幽居庵。

(七)叠浪崖。

(八)珍珠泉。

(九)彩虹明镜。

(十)德云庵。臣董诰敬绘。

钤印:

臣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董诰》第5印,页)

鉴藏印:

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乐寿堂鉴藏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次)、乾隆鉴赏、双宋楼、程伯奋珍藏印、伯奋珍赏、可庵庚子五十以后所得名迹(1-9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28、、28、56、6、7、94页)

签条:

董蔗林名胜图册。蔚堂清赏,长尾甲签。钤印:雨山

说明:

(一)此册为董诰奉命所画《江东撷秀》二册之下册,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写南京栖霞十景,每页作隶书各标名,上有乾隆御题诗两首,分别作于乙未(年)和庚子(年)。另据《清宫陈设档案》道光十四年()和十九年的两次记载,此《江东撷秀》二册装于紫檀木套中,贮藏于内廷外西路建福宫区静怡轩中。

(二)年,清朝陷入瓦解、大混乱的时期,清内府、亲王家族及高官们将所持有的书画名品陆续在市场上出售,并意图将其运往海外。与此同时,日本以关西为中心兴起了搜集并收藏中国书画的热潮。据册内后页旅日收藏家程琦题跋而知,是册出宫后流往了日本藏家林蔚堂处。林氏十分珍视此册,特别邀请了著名汉学家长尾甲、内藤湖南分别鉴赏,并留下赞美的题跋。其后又归于程琦处,收入在程氏出版的《萱晖堂书画录》中。

1.林蔚堂(-?),即奈良的林平造氏,是大正十一年()京都赤壁会的发起者之一。这一年,是东坡壬戌赤壁之游后的第十四个甲子,纪念意义重大,日本文人学者对此颇为重视,在各地举办了多个“赤壁会”,尤以长尾甲等人在京都组织的最为轰动,影响最大。这次盛大的雅集中,集结了日本汉学界、书画界、鉴赏界、文物界、收藏界著名人士。与本册相关的林蔚堂、长尾甲、内藤湖南均在其中。惜蔚堂生平不详,从现存资料而知,元代画家朱德润《春江柳坞图》(傅抱石于年代赴日考察美术时曾记)、沈周《九段锦》册(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曾为其旧藏。

2.长尾甲(-),字子生,号雨山。性爱石,又号石隐。明治、昭和时期,日本汉学家、书画家和篆刻家。明治二十一年(),东京大学文科大学古典讲习科毕业后,与冈仓觉三共同为设立东京美术学校而努力,并创办了美术杂志《国华》。明治三十二年(),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京大学文科大学讲师。明治三十五年(),退休后,居住在上海,任商务印书馆顾问,从事中等教科书的编纂工作。并成为西泠印社早期的会员。大正三年()回国,定居京都。与清朝驻日公使黎庶昌、书记官郑孝胥,以及吴昌硕、罗振玉、内藤湖南、狩野直喜、犬养毅、副岛种臣等当时一流学者交往。

3.内藤湖南(-),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后以“湖南”之号行于世。年毕业于秋田师范学校,曾担任小学教师,后投身报界。年被京都帝国大学聘任为东洋史学专业讲师,年成为讲座教授。在日本史学界素有“京都中国学泰斗”之美誉。他除了在中国史学方面贡献颇著,出版了《中国上古史》《中国史学史》等多部专著外,对中国绘画史也有很深的涉猎。他与年流亡日本的晚清著名古玩家罗振玉交往密切。罗振玉的艺术藏品使内藤大开眼界,令其抓住时代所赐之机,对“南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新的收藏趋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3.程琦(-),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晖堂。安徽新安人。其父程秉泉是大古董商,与清末大藏家裴景福(-)相交,两家的儿辈亦频繁往来。伯奋自幼接触骨董器物,加上父亲的悉心栽培,令他拥有鉴别古书画的眼力。他收藏的历代书画至为丰富,由董源、巨然、燕文贵、宋徽宗、苏东坡、赵孟一直下来,到明四家、清四僧。又费时多年,编成《萱晖堂书画录》,于年影印出版。

著录:

1.《石渠宝笈续篇·宁寿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六册-页,上海书店,年。

2.《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案》第三十三册,第、页,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年。

3.程琦:《萱晖堂书画录》(画),第-页,香港萱晖堂,年。

出版:

《五台山人藏——清乾隆宫廷书画》,第-页,文物出版社,年。

董诰(-),字雅伦,号蔗林,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他是清中期著名“词臣”书画家董邦达的长子。乾隆二十八年(),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为大臣之子,改置二甲第一,授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历任工、户、吏、刑各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年)擢升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并因平定台湾、廓尔喀之役位列功臣,蒙恩图像于紫光阁。

董诰通过科举正途成为肱骨重臣,不但在政坛的影响力方面远超乃父,更成为乾隆末至嘉庆早期“词臣”群体的领袖人物。

他学问优长,熟谙掌故,才能全面,在清中期宫廷文化方面贡献突出。同时董诰在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其书法宗“二王”,兼及苏轼、米芾、赵孟等宋元诸家,风格典雅端庄,宛若其人,是“馆阁体”典型和代表风格。其书风受到乾隆的喜爱,并在乾隆暮年奉命代笔。

在绘画上,董诰承续家法并上溯宋元诸名家,尤以师法黄公望、王蒙、沈周面貌者为精,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的推重,是继董邦达、钱维城之后影响较大的“词臣”书画家。其书画作品被《石渠》著录的有79件(套),绘画涵盖了山水、竹石花卉、人物故事等各类题材,其中尤以山水画最引人瞩目。

此《栖霞十景图》册,是见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的《董诰江东撷秀二册》中的下册。著录原文曰:“董诰江东撷秀二册。宣德笺本,上、下二册。上册十幅,纵九寸,横一尺二寸三分。设色画江宁名胜。每幅标地名,八分书。”又云…“下册十幅纵横尺寸与上册同,

设色画栖霞十景,每幅标地名,八分书。”分别画“栖霞山、玲峰池、紫峰阁、万松山房、天开岩、幽谷庵、叠浪崖、珍珠泉、彩虹明镜、德云庵十景”。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书影

如今,《江东撷秀二册》之上册早已佚失,仅下册,即此《栖霞十景图》册保存至今。册中每页均有乾隆皇帝于乙未年,庚子年所题御制诗。乙未年题诗应是董诰绘制完成此册,进呈御览时承蒙御题。而庚子年的第二次御题,则是乾隆帝于是年第五次南巡驻跸栖霞时,将随身携带的董诰此册取出,对景赏画并欣然赋诗。

栖霞山被乾隆皇帝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乾隆南巡数次驻跸于此,先后留下一百多篇诗文、五十多件匾额及对联,他将山中古迹和各处美景赐名为“栖霞十景”,即董诰册中所绘。

董诰巧妙地运用近景构图和笔墨的虚实变化,或诸峰环列,云岚缥缈,亭池精巧,静谧出尘;或庵堂隐于山坳,回廊起伏,竹树四合,别具幽靓之致;或曲渚一泓,松湍流韵,乔林深荫,令观者悠然忘机。

此时正值董诰三十六岁,册中展现了其中年山水的典型风格,

笔墨隽永,设色清雅,不囿于家学,更不拘泥前人的高超悟性和笔墨操控力。

每开乾隆盛年亲笔双题亦自然潇洒,神采焕然,君臣诗情、画意相互辉映,可称合璧双美。

分析册后附页的近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年、旅日收藏家程琦年题跋内容,可知是清末由义和团运动引起“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入侵京师后流落出宫,继而为古董商转卖,流落扶桑,早在年前,上册《江宁名胜图》,已与下册失群。是册出宫后流往了日本藏家林蔚堂处。林氏十分珍视此册,特别邀请了著名汉学家长尾甲、内藤湖南分别鉴赏,并留下赞美的题跋。其后又归于程琦处,收入在程氏出版的《萱晖堂书画录》中。

曹夔音清乾隆间

法诸家山水

册页(九开)水墨纸本

23.2×29.3cm(每幅)

题识:

(一)春山新霁。法董源笔。

(二)层峦叠嶂。法黄公望笔。

(三)苍山飞瀑。法关仝笔。

(四)秋江渔隐。法李成笔。

(五)山静日长。法马和之笔。

(六)秋林亭子。法倪瓒笔。

(七)携琴访友。法范宽笔。

(八)夏山耸秀。法王蒙笔。

(九)古木竹石。法沈周笔。

钤印:

臣曹夔音(九次)

每幅乾隆御题诗:

(一)春仲田盘六辔纡,千峰雨后翠模糊。倚窗竟日拈吟处,不意今朝入此图。钤印:染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页)

(二)隐轸溟濛逼太行,山容霍霍树苍苍。恍疑晓事黄公望,为我读书开草堂。钤印:比德、朗润(参见上书,91页)

(三)画家谁不写飞流,个里神筌未易酬。约略指南参活句,听如有响望如浮。钤印:德充符(参见上书,89页)

(四)芦荻萧萧霜叶新,阖闾静对水涟沦。依然石室磻溪侧,复见当年跽饵人。钤印:丛云(参见上书,40页)

(五)佳话从来说鹤林,岩居清事乞幽寻。日长山静人争道,谁识景纶太古心。钤印:古香、太璞(参见上书,71页)

(六)寒篠枯槎间几株,夕阴朝霭万千殊。无多邱壑有多趣,妙处天然是老迂。钤印:几暇怡情(参见上书,90页)

(七)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班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钤印:澄观(参见上书,89页)

(八)山川缪结树扶疏,大似王家一笔书。最爱浓青刚过雨,白云旋复罨林闾。钤印:会心不远(参见上书,89页)

(九)老干槎枒怪石狞,几梢烟箐间而生。抗怀拟谢柴桑老,不与凡柯共向荣。钤印:奉三无私(参见上书,11页)

鉴藏印:

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冯公度鉴藏印(1-4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28、、7、75页)

签条:

曹夔音法诸家山水。真州张重威珍藏。

说明:

(一)乾隆诗见于《御制诗初集》卷四十一《题曹夔音山水十二幅》。

(二)核《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此册应为十二开,现存九开,法惠崇《秋江晚渡》、法米芾《烟云萧寺》及法曹知白《群峰积雪》三开散佚,至为可惜。

(三)据藏印和题签而知,是册从清宫散佚后,又经过民国实业家、书法家、文物鉴赏家冯恕和银行家张重威鉴藏。

1.第一开裱边处“冯公度鉴藏印”乃冯恕用印。冯恕(-)字公度,号华农,又因购得乾隆“自得园”匾而自称自得园主人。原籍浙江慈溪,寄籍河北大兴。为徐世昌幕僚。在载洵任海军都统时,曾任海军部参事、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海军协都统等职。曾随载洵赴英、美、法等八国考察。并倡议成立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冯公度一生热爱文物、收藏文物。曾藏有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青铜重器。经手、过眼多件书画名迹,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传为南宋的《洛神赋图》卷、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丁云鹏《观音图》、天津博物馆的陈淳《墨笔春花图》。冯恕长于颜体,善书匾额,旧京琉璃厂许多商户牌匾由其手书,有“无匾不恕”之誉。

2.张重威(-),原名张垕昌,字重威,号潜园、默园,扬州仪征人。早年在北京从师沈羹梅(张重威夫人的舅舅)学习,同时问业于著名国学师刘师培。年进入中南银行北平办事处任文书办事员,历任中南银行北平支行、天津分行襄理,津行副经理、经理。年调任上海总行代理总经理。年辞去在上海的一切职务,任天津恒源纱厂常务董事,后因病去职。

张氏少年时代就从北京琉璃厂购书,至六十年代中期,收藏古籍逾四万册。今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均有其旧藏图书。张重威有写日记的习惯,内容涵盖了涵盖经史子集、文字音韵、金石碑帖、文物字画、版本目录等。他还与著名藏书家、学者周叔弢(-)同居津门,兴趣相投,读书赏画,互动频繁。张重威除了有丰富的藏书外,也藏有很多重要的书画作品。年中国嘉德秋拍释出了一件仇英《赤壁图》(lot,成交价万),即来自其收藏。

著录:

《石渠宝笈三篇·漱芳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九册,-页,上海书店,年。

曹夔音,清乾隆时宫廷画家,江苏南京人,擅山水,善摹古而能不专一格。乾隆尝赋诗誉之曰:“无多丘壑有多趣,妙处天然是老迂。”“日长山静幽怀惬,石谷云西妙处兼。”此册仿宋元明十二家,每开皆有乾隆诗题,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末开雪景乾隆诗有“那待置身图画里,望中已觉十分凉。”可见其欣赏如此!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九册

据《石渠》记载,此册为金粟笺本。金粟笺为北宋时浙江海盐金粟寺抄印大藏经的特制佳纸,上蜡砑光后光洁如金版,大多呈黄色,极发墨,书写后墨黑如漆。初皆由经生抄写,后亦偶有雕板印刷者。此纸约在元初被发现,赵孟、俞和偶以作书,入明后大量流入吴中,为祝枝山、文徵明、王宠等所赏,故书写极多。谢时臣、文嘉也偶以之作画。更有用作手卷之引首拖尾者,入清时已极为稀少,且大多被收入宫中。曹夔音此册之第一开反面有墨痕透过,从字迹看似是雕板印刷的藏经,因为稀有,故尤为珍贵。

又第一开乾隆诗题,墨迹下面似有刮过的刀痕,应是乾隆原有一诗,题写后诗句又有了改动,于是刮去原题重新书写。这种情况在董邦达《山水册》中也见过。幸藏经纸不透墨,纸质又坚紧,刮过亦不过分伤纸,尚可在原来位置重新书写,但残留的痕迹终令人可惜。不过从另一方面衡量,可见乾隆对自己诗题也有一定的要求,才会不厌其烦的改动。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帝王,有如此要求可称难得。

曹夔音画传世不多,此册仿关仝、仿王蒙、仿沈周诸开,构图饱满,造境邃密,有小中见大之概,可见曹氏功力之不凡,况经石渠藏弆,乾隆品题,虽有散佚,仍值得珍视。

收藏书画,就找“白石传人”的齐白石书画院,版权所有,现场创作,齐白石画派,百年传承,一脉相传,只做真迹书画,集聚众家之长,现场创作,可根据藏家要求定制字画,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书画,寻找合作高端书画经纪人、合伙人、大区负责人,主要运作齐白石生前的同款画画毛笔、齐白石画虾专用宣纸、齐白石墨块、齐白石自制颜料配方、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秘法、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藏父亲齐白石书画遗作真迹展及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自藏书画名家专场拍卖、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致敬齐白石诞辰周年重现齐白石笔下的微观世界书画展等项目,还有运作齐白石、齐良芷、齐良迟、李可染、李苦禅、娄师白、郭秀仪、王森然、王雪涛、卢光照、王漱石、汤发周等齐白石传人价值百千万以上的书画、印章真迹作品,亦可接受NFT、数字藏品、元宇宙等操作,欢迎有实力的网络公司竞标。(图文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05:18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嘉德拍卖、齐白石书画院、齐白石传人书画网)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中国画事》主讲人:汤发周)壬寅年编撰于华东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