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南京产业布局体系、南京产业空间布局、细分产业布局

1、南京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1)产业布局体系: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发展“四柱八链”产业格局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南京于年11月发布《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将现有7大类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为“4+4+1”主导产业体系,到年,全市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5万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逐渐发展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以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南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是国际上看好的21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年,南京出台《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提出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八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左右;同时,着眼国内国际产业链重构,《工作方案》明确了南京市八大产业链的主攻方向,着力强链补链。

(2)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一核三极”战略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南京优化城市功能梯度,构建以江南主城区为“主核”、江北新区为“主城拓展极”、紫东地区为“创新引领极”、南部片区为“新兴增长极”的“一核三极”重点功能布局。

根据南京市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可分为传统主城区、新锐主城区与新兴郊区新城三大区域。其中传统主城区包括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由于城市化加速演进,主城区大量产业外迁,高端人口外流,面临“空心化”问题。与此同时,老城区的城市面貌落后、可开发空间资源不足等共性问题日益凸显。鉴于以上问题,南京市传统主城区基于转型突围进行相关产业定位。

紫金山、玄武湖所在的玄武区,被称为南京行政序列“第一区”。该区初步拟定了“一心两环、四片多组团”的空间格局,“一心两环”指中央生态绿心,环紫金山、环玄武湖,玄武区想要放大“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建设效应,打造环紫金山科技创新带和环玄武湖创意产业带。此外,玄武还谋划与栖霞区、鼓楼区联动,打造南京北部新城,利用南京站综合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发展数字经济、高端商务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秦淮区提出,“高品质保护更新老城、高质量开发建设新城、老城与新城融合共生”的总体发展格局。坐拥南京大学等高教资源的鼓楼区,则表示要坐实“全域高新区”品牌,在老城片区建设“中央创智区”,重点打造硅巷集群等“一巷四环”创新格局,并在主城的多个新区布局科创载体,发展新型都市工业产业。

与老城区相比,同处于主城区的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三区的建设空间更大,因而它们计划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数量远超老城区,呈现出有可能比老城区更强劲的发展动能。建邺区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直指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整体以滨江活力轴为核心,划定“三区一岛”的总体格局,包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河西中片区、河西南片区以及河西北片区。位于南京主城东北部的栖霞区,则在南京城市向东的战略下,站上了紫东(紫金山以东)地区开发建设的“风口”,该区即将全面拉开开发框架,打造以“西提东拓、塑核赋能、融江发展”的空间结构。栖霞区不仅将对西部的多个片区进行存量更新,而且将把重点放在中部,以紫东核心区和环栖霞山片区为两大中心共同塑造中核,发展文旅科创功能。雨花台区则聚焦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聚焦一中心、打造四标杆示范区。

除了主城区外,郊区新城包括江宁区、浦口区、溧水区、高淳区、六合区等区域。根据南京市“十四五”产业规划信息,可将郊区新城按地理位置划分为江北新区、南部新城两大部分,江北新区以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地标产业,并大力发展健康医疗产业,大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与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南部新城坚持产城融合、文化引领,完善老城新城一体化发展机制,以文化产业和总部集聚为主要特色,努力打造彰显文化引领度的文化城和产业活跃度的超级总部基地。

(3)各区重点产业全景

具体分析各区重点产业情况,可知南京市各区产业布局可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三大区域,中心主城区主导产业包括金融服务产业、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商务商贸产业等,特色产业包括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服务业等;江北新区区域内各区主导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医药产业,新兴产业包括新金融产业、数字产业;南部新城区域主导产业包括物流运输产业等,特色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产业、绿色有机农业等。

2、南京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结构:第三产业贡献不断提高

南京产业结构呈现“第二、三产业主导”的格局,年南京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合计达到96%。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房价和土地成本的快速增长,南京的经营成本过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工业产业企业往外转移,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近五年来持续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由年的38.6%下降至年的35.2%;第三产业增加值由年的59.1%增长至年的62.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5.2:62.8。

(2)产业体系之四大支柱产业:推动“两钢两化”转型升级

分区域看,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汽车产业的设计环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集成电路产业和高频电子器件制造等产业;江北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中晶圆制造、光电显示等中游制造环节,以及石化新材料产业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南部新城重点发展汽车产业的汽车零部件制造环节等。南京具体区域四大支柱产业重点细分子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下:

根据南京市“十四五”规划信息,未来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提高汽车、钢铁、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两钢两化”转型升级。

汇总“十四五”期间南京市四大支柱规划目标,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石化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目标依次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3)产业体系之四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千亿元,新型电子产业增长最快

分析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情况,-年南京市四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年增加值达到.7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73.0%,其中新型电子产业、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8%、13.3%。

分区域看,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关键部件设计环节、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中的前瞻性基因技术研制。江北新区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环节、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南部新城重点发展绿色智能汽车的汽车零部件制造环节、高端智能装备的航空零部件制造。南京其它区域四大先进制造产业重点细分子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下:

(4)产业体系之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势头积极向好

近年来,南京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在未来网络、航空航天、区块链、量子信息、安全应急、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形成一批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具体产业规划如下:

具体分析各区域相关未来产业的园区建设与代表企业分布情况,现阶段南京市产业园区建设聚集于江宁、浦口等郊区新城,其中江宁区产业基础好,交通便捷,配套完善,聚集了占全市三分之一的产业园区,开发主体以企业为主,占比达86.1%。园区类型方面,科研办公园区、生产制造园区和孵化器较多,占比分别为35.4%、23.9%、18.2%。其中,孵化器数量占全市的比例高达73.1%。

未来产业企业分布方面,江宁区、建邺区、雨花台区相关未来网络产业代表企业分布较为密集,其中阿里巴巴、小米科技、科达讯飞、京东等知名互联网信息技术企业集中于建邺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南京市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