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艺人与学生进行交流。 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供图 中新网西宁6月24日电题:河湟出青向东“流”栖霞西望“莲花”开
中新网记者孙睿
6月23日,“秘境湟中,高原臻品”消费扶贫直播带货活动在江苏省南京栖霞山旅游度假区顺利开播。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国正现身网络直播间,变身“网红”主播,与南京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食神”章晓秋一道,携手为湟中农特产品直播“带货”。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有效解决扶贫农产品销售问题,湟中积极探索消费新模式,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通过直播,积极为村民打开销路,助力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六年来,随着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深化,栖霞与湟中之间的产业合作、资源互补、人才交流等不断加强,不断释放潜力。
“资金+政策”撬动产出
湟中区地处西北内陆,但受制于山高水远难觅市场的困境,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湟中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湟中企业在东部市场销售帮扶产品所产生的物流费用,帮助企业降低30%的物流成本。两年来共发放物流补贴万元,补贴湟中区11家本土企业及合作社,带动销售额1.43亿元,覆盖贫困人口超过人。
同时,为助力“青味”走四方闯市场,进一步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在栖霞区的大力支持下,湟中区落实建好、用好消费帮扶“三专一平台”,持续扩大农特产品销售、畅通产供销各个环节提供保障,帮扶产品在线上日渐“火”起来。
图为南京市民观赏湟中区非遗工艺品。 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供图 青货出青,消费帮扶成效显著
近年来,栖霞区积极搭建线下平台,不断丰富消费帮扶产品目录,推动湟中企业进入开拓东部市场,在南京开设了2家消费帮扶产品体验店,现有36家青海的供应商入驻,提供约个单品。今年以来,2家体验店累计销售青海省农特产品近万元。
牦牛肉、藏羊肉、枸杞、青稞、冷水鱼……年元旦期间,南京市栖霞区华润苏果超市亚东新城店的首家青海农特产品专区正式投入运营,琳琅满目的青海农特产品吸引消费者驻足,有机、绿色、健康的品质让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江苏省商贸企业苏果超市也成为了湟中区农产品“借船出海”的重要平台。
在消费帮扶之路上,既要“请进来”激活内生动力,更要“走出去”带动发展,栖霞区与湟中区积极对接,加速农特产品“走出去”,让消费帮扶的成效更显著。
图为南京市民感受青海非遗文化魅力。 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供图 特色品牌“擦亮”非遗名片
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的银铜器加工工艺历史悠久,有“青海银铜器看湟中,湟中银铜器看阳坡”的美誉。年,银铜器制作暨鎏金技艺于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青海省的“非遗之乡”,湟中区以“八瓣莲花”为代表的非遗手工艺品是青海重要的文化名片。今年3月,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青海湟中“八瓣莲花”工艺品公益展销活动在南京栖霞举行,向当地民众展示了青海非遗魅力。
图为直播带货现场。 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供图 近年来,栖霞区与湟中区因地制宜谋发展,将“文脉”与“商脉”相统一,精心打造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加工基地,有望成为青海省最大的银铜器产业示范基地,从而让更多手工艺人更好对接消费者需求,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实现手工产品的华丽“转型”。
同时,湟中区借助栖霞山禅意小镇开发建设之机,还在小镇“水街”选址建设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南京销售展示设计中心。未来,该中心将通过对湟中区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进一步拓宽湟中“八瓣莲花”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在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有效促进消费帮扶,以银铜器、唐卡、木雕为代表的湟中非遗将走出青海,走向东部市场,展现其持久的魅力。
从产业扶持到文化传播,帮扶内涵愈加丰富,带动效果更加多样。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快车,栖霞区和湟中区既扩大规模,又注重质量,推动消费帮扶不断提档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力。(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