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她的过去是无法跨过的。古朴青灰的瓦房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处巷道、每一座古居的存在与变迁,都能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以前,家乡的寻常巷陌里,有青石路面和滴水的屋檐,人来人往,互相以乡音问候。这些记忆中的画面,在现在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中已经消失殆尽。

栖霞古镇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内,位于栖霞寺山门前两侧,总长度超过米,距离南京主城区约20公里。古镇发源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形成街市,明置官街,清代乾隆帝由此进入栖霞山,期间几经兴衰。自唐宋开始,古镇及周边孕育出了金陵折扇、南京金箔,南唐吏部尚书徐弦侄儿开设的徐十郎茶肆,是栖霞古镇有记载最早的店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肆之一。

明代在栖霞街的西面有一座栖霞桥,这里是到栖霞山的必经之地,所以栖霞街经常会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到了清朝,栖霞街被称之为“官”街,乾隆到栖霞山游玩时,九乡河上还架起了一座“御龙桥”。太平天国时期,“御龙桥”遭到毁坏。同治年间,乡民捐资重修,并在桥头树碑,以资纪念,只可惜碑早已被毁无存。

民国时期,栖霞街商业十分繁华,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古码头,古街两侧的古民居挂着红红的灯笼,很多商人把货物从老街运抵石埠桥或者摄山渡码头,然后装上木船,从长江水道运到外地去销售。街道上更是开满了各色商色,如“同新祥号”、“紫和号”、“吴福号”等等,还有走足的小贩,跑江湖的好汉,三教九流,不绝于市,赶集的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还有农历三月初一庙会这天,周边的乡民都会聚集于此,朝山进香,是附近居民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随着历史的变迁,栖霞老街后来愈发“黯淡无光”,栖霞大道东延后,更是将原来的老街切成两段,老街只剩下几十米。好在当地政府及时发现,对这片区域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以佛禅与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非遗文创小镇。这里将保留六朝的石碑,唐代里坊的基础格局,宋代街市的肌理,明清的建筑,民国修缮的石桥、木构、瓦廊、残碑,让游客可以走一条街,看尽千年历史。

现在栖霞老街和古镇建设现场,雕梁画栋之间,一座文创小镇呼之欲出,年底即可初见雏形。青砖小瓦马头墙,多联扇门上的喜鹊、梅花浮雕,高宅大院的门槛,支撑木梁柱的石柱础,传统的天井、轩窗和雕花栏杆……处处透着古民居韵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