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m.39.net/disease/a_5924560.html
岁月匆匆,人生如梦,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行走在喧嚣的尘世,每日奔忙,聚少离多,如同劳燕分飞。挣扎在名利堆里,辛苦到头,终究还是一场空。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浊酒莫断肠。唐代一位诗人仕途失意,人生叹息,于是一首禅诗寄寓深情。游栖霞寺唐代:皮日休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皮日休,字袭美,自号鹿门子,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皮日休咸通八年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等职务,曾隐居在鹿门山。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皮日休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皮日休早期弃农从儒,潜心钻研儒学典籍,希望能像先贤那样匡国济民。虽然一度也担任过地方的一些小官,但总是觉得才不经用,再加上当时社会腐朽黑暗,于是对仕途彻底失望,成为远眺江湖的隐者,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皮日休喜欢探幽访胜,他的诗文也富有奇艳,但总的风格还是明白晓畅,包蕴丰富。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是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是由当时一位叫明僧绍的高僧所建。首句“不见明居士”,这里的明居士就是指寺庙的创始人,可见皮日休阅历广泛,博学多才,更是对佛家的典故了如指掌。虽然高僧早已作古,但栖霞寺的风光依旧。“空山但寂寥”,诗人觉得没有了高僧,似乎这里就显得很寂寥,其实青山何曾寂寞,寂寞的是失意中的诗人。在皮日休的心中,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梦醒之后就了无痕迹。诗人经历了太多沧桑,看惯了流离失所,仿佛这青山也在悲愁,流水也在倾诉,让他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不过诗人还是暂时放下了烦恼,继续赏景。“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山寺中白莲美好,却无法用语言来吟咏,山里云气氤氲,就随意地坐下,安心地等着云雾散开。诗人喜欢白莲,他曾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表达了他对白莲的怜惜和赞美。莲花在诗歌里象征着高洁,而在佛语中,以初开莲花为菩萨坐莲,寓意菩萨还在修行过程中,犹如莲花还没到开到顶峰;盛开莲花和莲蓬果实为佛陀坐莲,寓意佛陀已经修行圆满。诗人觉得自己修行不深,还不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理解和认识,便觉得“吟次缺”,也是他“不见明居士”有点懊恼的一个原因。颈联“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这两句朴实自然,却寓意深刻。第一句明写泉水清冽,无半点暑气,实际感叹大自然本色维持不变,不受外界干扰;第二句叙述寺中古松荣枯交替,时间久远,却寓意着六朝古都的兴衰变迁,物是人非。作者回首过往,感叹今朝,也令今人心碎。诗人一番感叹,又从追忆中回归现实,由惆怅又变得洒脱。“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诗人多么希望能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与明居士这样的高士相对而坐,毫无拘束地畅谈逍遥游。此话一出,读者立知诗人已经无心仕途,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插上一对翅膀,寻找明居士的灵魂住所,从此过上诗酒酬唱、宠辱皆忘的隐逸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