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02/5668928.html

在胶东农村的传统建筑当中,“过道”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多进的院落一般都有此布局。这种建筑形式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古代大家族聚居的背景。古语所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过道这种建筑形式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过道为公用,进去之后各有院落。对于外人而言,过道内是一大家;而关上过道的门,里面则是各自的小家。”

如今,胶东农村的房子有新有旧,但看到的过道,无一例外,都是老辈的建筑。随便拿出哪个村的哪一个过道,差不多都能追溯百年以上的历史。这组图片带大家看的这条过道,就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

这条老“过道”,位于烟台栖霞市桃村镇的宅头村,这个村的新房子大多在外面,而老房子基本都在街里。图为通往过道的老胡同,颇有传统气息。

走到这里,就是过道的入口了。

这个过道的建材比较普通,主要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

只是在墙根下,才能看到一些老式的青砖。

墙面上用来抹墙皮的,是山上产的黄壤泥。

过道的顶棚,则是秸秆、草和黄壤泥搭起来的。

窗户则是老式的木棂窗。

就外貌来说,这个过道有些不起眼,就是普通的农家建筑。但因为有分家文书的记载,它背后承载的历史却相当清晰。

原来,在大概清代嘉、道、咸年间(距今约两百年),这个过道里面住着一大家人。男主人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之后各自成家,按照古代的规矩,需要请保人见证,立下字据,分家分田。其中一个儿子,分到了过道里面西侧的房子,以及过道和旁边的厢房;另一个儿子则分到了过道东侧的房子。过道虽然所有权归前者所有,但分家文书里明确写道:后者及子孙,享有过道的“通过权”。这份文书至今还在东侧院落的后人中保存了一份,推算起来,从分家时开始算,已经过了六七代人的时间。而过道在分家时就有,显然历史更早。

听当地人介绍,这条过道虽然小,但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玩耍的身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老辈,这是为数不多可以一边避雨一边玩的地方。图为过道口的一块长条石,从上面的痕迹来看,某一年应该曾有一位小孩,想在这上面刻一道棋盘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