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麒麟。本报资料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神道辟邪。本报资料
丹阳市陵口镇,一座大运河边因皮鞋产业而远近闻名的江南古镇。“五一”小长假,十多位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齐聚陵口,却不是为了皮鞋而来,而是专程来探访陵口镇区两座已超过年历史的“古代石狮”。
所谓“陵口”,意为六朝萧梁两代皇族陵墓区的入口。这两座正式名称为“麒麟”的石兽,是陵区入口的守护者。
陵口麒麟是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之作。而在距离丹阳不远的南京,还有着二十多处南朝陵墓石刻。两组相隔公里的石刻群遥相辉映,记录着已随流水远逝的六朝往事。
石兽隔河对望,守卫皇陵入口
“那两只石狮子,就在萧梁河两边!”驱车来到陵口镇,随便问及一位路人,都能如数家珍般地对记者道出陵口石刻的位置。
一条并不宽的“萧梁河”穿越陵口镇区,陵口南朝麒麟位于河两岸,遥相对望。东麒麟位于一座市民广场上,西麒麟矗立在一座服装厂的厂房背后。两只麒麟造型相同,昂首挺胸,口张齿露,雄壮秀美,姿态威严。它们的身长均在四米左右,高超过三米,是目前丹阳现存南朝陵墓石兽中最大的两只。
“从常理上说,南朝石兽守卫的是帝王或公侯的陵墓,但陵口石刻却是例外,它们是用来标志齐梁皇家陵园的入口。”六朝石刻爱好者邵世海说。
缘起要从六朝世家门阀“兰陵萧氏”说起。萧氏为兰陵郡(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望族,兴起于西汉。西晋末年,这个庞大的家族因战乱南迁,被安置于今江苏武进、丹阳一带,侨置兰陵郡,史称“南兰陵”。南朝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均来自这个家族,萧梁两代其他将近20位皇帝的“履历表”上,祖籍一栏因此要填写“南兰陵”。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齐梁的皇帝死后大部分均葬回故里,在丹阳建山、胡桥、荆林等地形成了庞大的齐梁皇陵区。
每年清明时节,长居建康(南京)的皇帝们乘船沿秦淮河,转破岗渎,过二十四埭,入南兰陵萧港,北上进陵区扫墓祭祖。
年前的萧港现在已改名为萧梁河。南京师范大学六朝史学者王志高教授告诉记者,陵口萧梁河边的这两只麒麟,正是某一年萧梁皇帝回乡祭扫时命人设置的,意在提醒后人,船过麒麟,就已进入庄严肃穆的皇陵区域。
《舆地志》载:“陵口有大麒麟、辟邪夹道,四时公卿行陵,自方山下乘船入兰陵,经此升安车以至陵所。”
江苏南朝石兽超过50件
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存11处26件,分布在丹阳陵口、胡桥、建山、荆林、埤城等京杭大运河沿岸城镇。除了陵口石刻,其他的丹阳陵墓石刻,均守卫着古代帝王的陵墓。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一般分为三种六件,在墓前神道两边的排列顺序为石兽一对、石柱一对、石碑一对,其中最能体现南朝雕刻艺术的,非石兽莫属。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先生在《南京的六朝石刻》一书中说,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中设立石兽,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就存有石马、石虎、石牛等各类石兽雕刻14件,但学界一般认为,霍去病石兽尚不具备神道石刻的性质,而是为了再现霍去病的战绩,还原他生前率军战胜匈奴的地点——祁连山的场景。
到东汉时,墓前神道树立石兽的做法流行开来,东汉应劭《风俗通》载:“墓前树柏,路头石虎。”迷信的东汉贵族相信,有一种名为“魍象”(即魍魉,传说中的鬼怪)的妖魔会侵犯逝者,吃死者肝脑。“魍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在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石兽(虎)和柏树,能够驱邪避恶,祛除鬼怪。
石兽还象征着墓主生前拥有的身份和地位。南朝沈约《宋书礼志》:“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垅,如生前之仪卫耳。”这些文字均显示,东汉时在墓前设置石兽的做法,已成皇室贵族葬俗中的普遍风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曹操为代表的很多军阀趁乱干起了盗墓“摸金”的勾当,众多帝王贵族陵墓惨遭盗掘,其后的统治者不得不抛弃厚葬风气,“因山为体,无为封树”,在墓葬地表不设立任何标志物。这一薄葬秘葬的做法延续到六朝前期的东晋。东晋11位皇帝,10位葬在南京,地表竟没有任何标志物。
公元年,曾率军北伐,灭掉南燕、后秦等国的东晋名将刘裕代晋自立,在南京建立刘宋政权,开启了南朝时代。刘裕当政时期,抑制豪强兼并,发展生产,轻徭薄赋,社会趋于稳定。从刘裕开始,帝王公侯厚葬之风再次泛起。永初三年(年),刘裕病逝,葬于南京“蒋山”(紫金山)以东的初宁陵,即今南京市江宁区麒麟铺一带。将近年后,陵前尚存一对气势雄浑的石麒麟。
刘裕之后,宋齐梁陈的皇帝们,纷纷在南京、丹阳两地皇陵前雕造体型硕大的石兽,形成了两处在国内庞大的南朝陵墓石雕群,加上馆藏的,现存南朝石兽的数量超过50件。
丹阳麒麟:萧齐灵动,萧梁威严
在丹阳、南京的乡间寻访,你会不时和这些石兽邂逅,它们或矫健俊逸,或浑朴有力,或雄伟朴实,每一只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每一只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如何给这些“六朝来客”起准确的名字,曾是令文物考古学者头疼的难题。
“学者们曾经根据石兽头部的角,来给它们定名。”邵世海介绍,南朝陵墓石兽的定名,大概有四种观点:
民国史学家朱希祖在《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天禄辟邪考》中提出,独角石兽为天禄,双角石兽为辟邪,无角石兽为桃祓;
民国学者朱偰(朱希祖之子)在《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中认为,独角石兽为麒麟,双角石兽为天禄,无角石兽为辟邪;
姚迁、古兵在《六朝艺术》中认为,独角石兽为麒麟,双角石兽为天禄,无角石兽为狮子;
杨宽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指出,帝陵前的石兽有独角和双角两类,应统称为麒麟。王侯墓前的无角石兽,应称为辟邪。建筑大师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的观点与之类似:“现存南朝陵墓大都无墓阙,而在神道两侧设附翼的石兽,其中皇帝的陵用麒麟,贵族的墓葬用辟邪。”
学界一般采用刘敦桢、杨宽两位先生的观点,即王侯墓前的石兽(无角)为辟邪;帝陵前的石兽(独角、双角)为麒麟。据统计,现存南朝陵墓石兽中共有麒麟22只,丹阳萧梁皇陵前的麒麟多达16只,其他6只分布在南京地区三处南朝皇陵之前。
丹阳,三城巷,梁武帝萧衍修陵前,神道石刻只剩下石兽一只。这只石麒麟肌肉饱满,四肢粗壮,昂首雄视,守卫着这位富有传奇色彩、也令人唏嘘的南梁开国皇帝。初次来到这里,记者就发现,神道石刻中的麒麟和我们印象中的麒麟,有着较大差异。
麒麟,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早在《诗经》《礼记》《春秋》等先秦典籍中就有记载。麒麟的出现,往往被古人视为祥瑞,预示着将有圣贤降世。一个有趣的典故是这样讲述的:明代初年,海外榜葛剌国向明朝进贡长颈鹿一只,随下西洋船队来到南京,竟被永乐君臣视作“麒麟”,以为瑞兆,朝野轰动,大大庆贺了一番。
文献和古代图像资料中描绘的麒麟,是一种身体为黄色、麋身牛尾、马足圆蹄的“四不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麟,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
而南朝陵墓石刻中麒麟却大异其趣:它们成对出现,体型高大,口张齿露,身饰双翼,长须垂胸,四肢前后交错,头顶独角或双角,足趾呈利爪状,兽身纹饰华丽,雄壮秀美,造型夸张适度,生动富有灵性。
专家告诉记者,仔细辨别的话可以发现,丹阳的南朝麒麟可分为两种风格。萧齐帝陵的麒麟采用S型构图,细颈收腹,胸部和臀部饱满,整体上窈窕俊秀,矫健灵动,洋溢着蓬勃的动感。兽身的装饰则崇尚华丽,长尾垂地,足下还攫有一只小兽,以示勇猛。有学者认为这是当时“秀骨清像”绘画理论在雕塑艺术上的投射。这类麒麟,以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为代表。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等来自萧梁的石兽,却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它们的造型肥硕丰满,稳重敦实,凶悍威猛,并不强调灵动,重点突出石兽的力量感,营造威严肃穆的气氛。在装饰上也同样绚丽华美,繁复多姿。
纵观丹阳、南京两地六朝帝陵麒麟,一条上承汉朝、下启隋唐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脉络清晰呈现:南朝帝陵麒麟,虽然继承了很多汉代的因素,但到了六朝后,雕刻艺术更为丰富,终有自己的风格。正如学者曹者祉所言:六朝石兽的造型,由朴实凝重向窈窕灵动演变;装饰纹样由简练朴素向繁富华丽过渡;艺术风格由平实浑厚向夸张豪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雕琢技术也日趋完美达到成熟精湛的境地。
南京辟邪:是猛兽,也是“萌兽”
“每次来南京和离开南京,都会看到一只萌萌的神兽”,一位外地朋友曾这样对记者说。的确如此,从沪宁线开车来南京,接近中山门,你远远就能看到一只巨大无比的青铜神兽雕塑。同样的神兽,在南京火车站、南京南站的站台广场上,也同样傲然伫立。它形如狮子,头上无角,舌头吐出,体态高大肥硕,气度恢宏雄俊。
在南京人的生活中,这个神兽也频频出现。白马公园、红山动物园等地都有它的雕塑。南京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的市旗市徽、南京大学校徽,南京牌香烟的烟标,同样也有它的身影。
南京人对这神兽并不陌生,却不一定能正确说出它的名字,不少人将它误称为“貔貅”。“这个神兽的正确名字是‘辟邪’,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一张城市名片。”邵世海说。
和麒麟一样,辟邪也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动物,但却有着狮、虎、鹿等真实存在动物的影子。专家介绍,辟邪的原意是“偏邪不正”,后又引申出“避除邪祟”的含义,即驱走邪秽,去除不祥。辟邪成为传说中神兽的名称,并担负陵墓石兽的职责,始于汉代。最初的东汉辟邪,如宗资墓辟邪、四川芦山樊敏墓辟邪、杨君墓辟邪等,形象各不相同,多数头上无角,肩上有翼。
发展到南朝,辟邪形象固定下来,它状若狮子,昂首挺胸,两眼环睁,鼻孔撑开,张口伸舌,头披长鬣,长尾垂后,体态壮硕,威武神气。辟邪的两大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它的腹部两侧有双翼,翼膊刻鳞纹,有强烈动感,“肘鬃膊焰,腾骧欲飞”。二是大部分辟邪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垂到胸际,好似“吐舌卖萌”,告诉人们,它们不但是“猛兽”,也是“萌兽”。
南朝以建康(南京)为首都,但齐梁两代帝陵位于故里丹阳,宋、陈帝陵又大多湮没。因此,南京地区现存南朝带石刻等的墓葬,以萧梁王侯墓为主。“皇帝的陵用麒麟,贵族的墓葬用辟邪”(刘敦桢先生语),保存在南京栖霞、江宁的南朝石兽大部分是辟邪,共有22只之多。此外,还有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一对辟邪位于与江宁接壤的句容石狮村。
仙林,距离地铁二号线学则路站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几年前依托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石刻而建的萧宏石刻公园。这里环境清幽,风景旖旎,是周围居民休闲的一个好去处。作为梁武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萧宏去世后备极哀荣,陵墓石刻也雕琢得异常高大。记者在现场看到,东辟邪保存在玻璃亭子中,它昂首前驱,巨口大张,长舌伸出,胸部肌肉发达,充满着力量感。萧宏墓辟邪造型雄浑简练,姿态生动有神,是现存南朝辟邪中最为威猛雄健的一尊。
再从萧宏墓向东北驱车,驶向栖霞山方向,一路上你能相继看到梁吴平忠侯萧景墓辟邪、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辟邪、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辟邪、梁安成康王萧秀墓辟邪、梁桂阳简王萧融墓辟邪等。这些人,都是梁武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或者堂弟,他们死后被安葬在栖霞山甘家巷一代的萧梁皇家陵墓区,按照逝者的等级,墓前用整块巨石雕琢了巨型辟邪。
这些饱经风雨的石兽,造型相近,但又各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萧景墓的东辟邪,虽然体型略小,但却无比精致。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保彬教授设计的南京市市徽中,采用的辟邪图案,其原型就是萧景墓东辟邪。
如果说,丹阳的南朝石兽以华丽窈窕见长,那么南京地区的南朝石兽展现的则是雄伟朴实,装饰虽然简朴,但雕刻浑厚有力,别具风味。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亦难掩对南京南朝石兽的喜爱:“在此谨严之中,乃露出一种刚强极大之力,其弯曲之腰,短捷之翼,长美之须,皆足以表之。”
南朝石刻收获不少“迷弟迷妹”
六朝如梦鸟空啼。公元年,隋军大举南下,将荒淫无能的陈后主从台城景阳井中拉出俘虏,持续了年的南朝至此画上句号。昔日森严禁地的南朝皇家陵园,沦为丘墟和农田,石兽们隐没在衰草斜阳间,守护着南朝最后的风流。
历代文人对这些荒废的辟邪、麒麟多有诗词咏叹。宋人曾极《石麒麟》曰:“短樊长堑起寒烟,知是何人古墓田。千载石麟相对立,肘鬃膊焰故依然。”民国学者朱偰《吊六朝诸陵》曰:“建康陵墓尽残丛,石兽苍凉夕照中。断碣飘零三国雨,铜驼惨淡六朝风。神州河朔悲丧乱,南部江山苦战攻。最是西京俱泯灭,不堪回首话金墉。”
本文开篇的陵口石刻在历史上也是饱经风霜。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乾道六年六月十五日)过陵口,见大石兽偃仆道旁,已残缺,盖南朝陵墓”,可见当时陵口石刻已经横倒在地,无人过问。
近几十年来,南京、丹阳、句容等地的南朝陵墓石刻得到妥善保护。年,南京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文物部门对作为田野文物的南朝石刻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有的石刻附近建起了石刻公园,有的石刻外面加了亭子、玻璃罩保护。
在南京栖霞的萧景墓,在丹阳三城巷的萧顺之墓等地,记者看到,石刻附近均安装了监控探头,随时监控文物的实时状况。另据了解,南京市文广新局已建立文物保护志愿者巡查制度,专人盯守散落野外的南朝石刻的安全。
“南京、丹阳等地的南朝陵墓石刻是江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极其显要的位置,应得到妥善合理的保护。作为普通人,也应多了解身边这些瑰丽的文化宝藏。”邵世海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南朝石刻的重要性,不少年轻人甚至成为南朝石刻的“迷弟迷妹”。每年都有很多爱好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南京和丹阳,近距离感受南朝石刻的独特魅力,用镜头记录这些年前的古代神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