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茶经》对于我国的茶道文化的重要影响

《茶经》的完成,陆羽名声大噪。唐德宗皇帝赏识其才华,召拜陆羽为“太子文学”,让他当太子的老师,陆羽不去就职。皇帝改任陆羽“太常寺太祝”(太常寺里主持祭祀的官),他仍然避而不就。陆羽作《六羡歌》以明志寄怀。这是收录在《全唐诗》里的由陆羽创作的诗。这首诗是陆羽人生观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的德行操守,不羡高官厚禄,不羡富贵荣华。他淡泊名利,他所羡的是故乡的水,故乡的人,追求的是自然人生。诗的最后两句说:丑恶的事物将随腐朽没落而消失,正如六朝旧都金陵的繁华衰落一样,只有那不尽长江(即西江)滚滚来,它还依旧向着旧都金陵城下不息地奔流。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的专著。它系统科学地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并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髓和中国美学的基本理念融人其中,丰富了人们的饮茶知识和精神生活,把茶事活动升华为博大精深的高雅文化,为多年来茶叶生产,以及中华茶文化发展奠定了高文化品位的起点,使之茶文化从制茶工艺辐射到文学、书画、医药、园林等各个领域。其作者陆羽72岁时病逝于湖州抒山。晚唐时被人尊其为“茶神”,以后又被人尊为“茶圣”陆羽的崇高声望以及他在栖霞山采茶的经历,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

宋代僧人在陆羽于栖霞山采茶、试茶的地方造笠亭,并摩崖刻石“试茶亭”,以志纪念。年在通往栖霞山顶的半途中,建造了“陆羽茶庄”。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四层,仿唐风格,人们以此茶庄来缅怀陆羽曾来栖霞山采茶。陆羽所代表的茶文化精髓,伴随着缕缕茶香在金陵大地飘散。

年,李白与中孚禅师栖霞山相遇,品尝仙人掌茶,写了一首以名茶为题的茶诗。李白来栖霞寺的前两年,即年,陆羽寄居栖霞寺,年才离开。历史没能让诗仙李白与茶圣陆羽在栖霞山相会,失去了一起论诗议茶的机会,这是茶文化史、金陵文化史上的一件憾事。

中唐以后,佛教在全国大兴,寺庙林立。其时诸宗并立,形成不同的宗派。比较盛行的有八大宗派,他们分别是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和禅宗。其中,以禅宗最为兴盛。

禅宗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唐代金陵禅宗在禅宗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法融禅师在牛首山开演宗教,创立了牛首宗。法融禅师主张“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成为后来南宋“顿悟”之说的先声,他也成为佛教牛头宗第一祖师。南唐时,作为国都的金陵.佛教活跃。被南唐君主称为“大法眼禅师”的文益禅师在清凉山三坐道场,创立了“法眼宗”.盛极一时。

“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意译为“思想修”,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玄意译为“静虑”.即宁静安详地深思。坐禅要求心专一境,精神集中,以保证观察和想考的深人。这就要注意调食、调睡、调身、调息、调心。而茶能利于解渴,煮饮简单.便于贮藏,同时还有醒脑明目、提神去睡、消食下气、除痰热等多种特殊功效,所以寺庙里无僧不嗜茶.寺院里既香火袅袅,又茶香弥漫。陆羽《茶经》的问世,更促使中唐以后茶业大盛.饮茶成为寺院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佛事和茶事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唐代金陵佛教的兴盛,高僧大德云集传经,众多僧人生活所需,刺激了寺院的茶叶生产,不少寺院都有自己的茶园。地处钟山南麓的开善寺,原为南朝梁武帝所建。“梁王开佛庙,云构岁时遥”,庙宇建筑既古老又豪华。寺院经济较为发达,有田产、佃户。寺院在山林云雾间,环境幽雅,正是宜于植茶制茶的地方。诗人元硝游历开善寺时,亲眼看到寺僧参加采茶制茶的一幕。他在《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诗中写道:”竹荒新笋细,池浅小鱼跳。匠正琉璃瓦,僧锄芍药苗。旋蒸茶嫩叶,偏把柳长条”。诗人看到修整过的竹林,又长出了细细尖尖的小竹笋,放生池里的小鱼欢快地跳跃,俗人瓦匠正为寺庙整理房顶的琉璃瓦,僧人有的在药田里除草清苗,有的在把采来的柔嫩茶叶,蒸熟并趁热捣烂.制作茶饼。只见叶子烂了,有的芽叶还挺硬着,像清新的柳叶条。从开善寺僧人参加采茶生产劳动,可见唐时僧人种茶已是寺院的一件大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