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三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得了脑血栓,得这种病十有八九有两个结局,一是死亡。二是留下残疾,半身不遂!但我父亲却是万里挑一,居然奇迹般活下来,并且完全康复,不影响做任何工作家务,至今,身体健康,能吃能睡,这是上天赐他的福份,也是对我们做子女的福报。图片人在遇难活的不如意时,便想寻找答案,当时我母亲便想找算命先生算命。我外公说,不用算,也不用担心害怕,我们一家祖辈积德行善,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这种事不会让我们摊上!外婆安慰母亲说,当年她遇到困难时也曾经找算命先生。我外曾祖父就告诉外婆说“趋吉避凶,是人类的天性,谁都想多活几年,谁都想富贵,谁都想避开灾祸,谁都想嫁个好人家、娶个好媳妇,谁都想子孙满堂、儿女孝敬。可放眼看看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命运始终是不一样的,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人是有命的。就像我只有你一个女儿,这都是注定。外曾祖父接着说:“当人们了解了自己的命运后,就想改变命运,坏的想变好,好的想更好,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你看那那秦始皇,笼络天下术士,施尽所有法术,吃尽所有仙丹,都没能延寿一天!那汉代京房,乃六爻之法的集大成者,算天算地算人算事无不精准,却没能让自己逃脱一死!那三国的诸葛孔明,得天地造化之术,呼风唤雨,登峰造极,却终究挽救不了那颓危的汉室!那宋代的邵康节,皇极经世贯古今,梅花易数传天下,临终前却说自己不信命!那明代的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明知自己将死却无法逃脱,含恨含冤喝下胡惟庸的毒药,如果他能解灾,应该为自己解一解才对啊!”外婆听得惊心动魄,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涌上心头,思忖片刻,不禁问:“这么说,《易经》只能算出来,却解不了?”外曾祖父长叹一声,说:“当然可以解!只是世人大多舍本逐末,玷污了圣贤作易的初衷!这《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卦卦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通过卦象和爻与爻的对应关系产生卦辞爻辞,通过十翼阐释做人的哲理,说来说去,通篇就讲了一个终极道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细分而言,在‘善’的前提下,又讲了具体的做人方法和道理,比如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它要求做人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诫人们做人要像天那样,自强自立、生生不息,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懈怠懒散;再看第二卦坤卦,它要求做人要‘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做人要像大地一样,有包容心,不要嫉妒,不要给人使坏,否则就会自食恶果;还有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否’和‘泰’分别是六十四卦中的两卦,它告诫人们当人生处在低谷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丧失良知,不要丧心病狂,只要坚持善道,一切都会变好……”外曾祖父从房中拿出一个包裹,打开取出一本旧得发黄的书,递给外婆说“奇门秘方传男不传女,我无法传授给你,这本书你却可以看看,将来以此教育孩子们”外婆接过一看,是一本名叫《了凡四训》的书。后来,外婆经常讲这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这是一本改变命运的宝典。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嘉靖十二年在嘉善县魏塘镇出生了一个叫袁了凡的人,后来他成了明朝重要的思想家,更是与命运抗争,靠行善改变命运的一代大师。他的一生彻彻底底诠释了《易经》之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命运真谛。了凡先生年幼丧父,母亲告诫他不要考什么功名了,让他改学医,并告诫他学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这也是他父亲以前的心愿。于是了凡先生就开始学医了。后来,了凡先生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姓孔的术数大师,孔大师是宋代预测大师邵康节的传人。孔大师为了凡先生推命,告诉他不应该学医,应该去考功名,肯定能考上,并且将每次考试的名次都算出来了,而且还为他推算了仕途,告诉他何时升迁,何时当县长,并算出了凡先生只能活到53岁,在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并且命中没有儿子。后来了凡先生去考试,果然如孔大师所言,每一条都应验了。随后的很多事情也都一一应验。于是了凡先生失去了生活的斗志,他觉得人的一生既然都是注定的,那么胡思乱想都是没有用的,不如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反正该来的都要来,该死的时候还是死,命里没有儿子就是没有儿子,想也没用。后来袁了凡在南京求学时,去栖霞山拜见了云谷禅师,他悲观地对禅师讲述了命运对人的束缚,他说:“我的命被孔大师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实不想……”云谷禅师听后开化他:“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意思是说,人都是受阴阳五行之气制约的,但如果一个人能都做到极善,就能突破命运的束缚。了凡先生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当真?”“只管去做!”云谷禅师大声说。于是袁了凡先生先许下做三千件善事的大愿。说做就做,每做一件善事就用笔记下来。他的妻子不会写字,做完善事后就在老皇历上画一个圈。随着善事的推进,了凡先生慢慢突破了命运的束缚,后来发生的事情开始与孔大师所算的结果不吻合了:孔大师算考第三名的,袁了凡却考了第一名,孔大师算考不上举人,袁了凡却考上了举人,命运的天平开始由袁了凡先生自己把握。三千件善事做完后,了凡先生又许了三千件。三千件再做完,先生又许下了一万件。己巳年,先生夫妇俩竟生了一个儿子,先生高兴地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天启”,后来了凡先生的儿子又中了进士。袁先生因为行善积福,也顺利地闯过了53岁那个坎。晚年,袁先生将自己行善改变命运的经历告诉自己的儿子:“孔先生算我的命,到53岁时,应该有灾难。我虽然没祈天求寿,53岁那年,我竟然一点病痛都没有。现在已经69岁了,多活了16年啊。”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变了命运,诠释了《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人生真谛,并著书立说,告诫世人不要被命运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本书被后人整理后定名为《了凡四训》。了凡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身边生动的素材,告诉世人命运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这部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东方智慧,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问世以来深受推崇,流传至今。后来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了凡四训》是“创造幸福的宝典”。了凡先生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美国、澳洲等地,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
对了,我的外曾祖父也姓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