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袁了凡69岁时所写的家训,本用于训诫自己的儿子袁天启,有“东方第一励志奇书”的美誉。

全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

袁了凡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智慧感悟,讲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命运的。

如果说人生有什么书不可不读,《了凡四训》必然榜上有名。

曾国藩读完此书后大受震动,改号为“涤生”。

把它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活在世间都有所求,求财富、求眷侣、求子女等,但往往不能如愿,改命屡屡失败。

只因没有做到以下三点,终是蹉跎一生,一事无成。

改变认知,重塑自我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倍。”

人与人的本质区别是认知能力的不同,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认知正确,才会有正确的结果;认知错误,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我们的认知,决定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袁了凡年轻时遇到孔先生为他算命,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成为秀才,哪一年当官,哪一年去世。

他后面一一验证后觉得很准,从此相信功名富贵都是命中注定,运气来的快与慢都有既定时间。

袁了凡后来到南京栖霞山请教云谷禅师,他认识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人之所以命会被算准,就是因为凡夫不能去除妄想杂念,大善大恶之人的命是算不准的。

袁了凡自己有种种薄福之相以致不能考取科第,没有儿子。

而努力改过行善、积累福报是可以求到的,改变认知是袁了凡成功改命的前提。

罗曼·罗兰说:

“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认知。”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曲士不可语道。

对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你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

认知越高,看事情越客观,能准确把握世界运转规律和事物本质,为我所用;

认知越低,看事情越主观,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人操控。

每个人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而改变认知是普通人逆袭翻身的唯一出路,跟高人学习是很好的办法。

高人思考的高度,可能自己压根就想不到;自己还在困惑的事情,也许高人那里就有答案。

人的认知一旦发生改变,思维就不再禁锢在过去的条条框框。

当你能够一眼看透本质,瞬间抓到要害时,真理的大门自会向你敞开,人生也会截然不同。

积极行动,认真落实

知乎上有人问:

优秀和平庸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是:肯不肯行动。

的确我们看似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绝大多数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

马云说过:

“一流的想法,三流的执行力;三流的想法,一流的执行力,我宁愿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在于能否积极行动,认真落实。

袁了凡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后,忏悔以前的种种罪恶,自己开始发愿做三千件善事求功名。

云谷禅师教他将每天所做的善恶事记录功过格,持念准提咒,一直念下去,直到所有念头不再生起。

了凡先生从此以后认真落实,整天小心谨慎、心存天理,不再像以前那样悠悠放任、放纵随性地混日子。

即使自己一个人独处,也常恐得罪天地鬼神。

遇上有人对他讨厌诋毁,内心学会包容忍受,不再与人斤斤计较。

第二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的预言就不准了。

袁了凡本来的名次是第三名,他位列第一,秋天乡试他出乎意料考中举人。

如果袁了凡不积极行动,认真落实,云谷禅师讲的道理再高深精妙,对他改变命运也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德国哲学家约翰·菲希特说: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理想是远方,现实是脚下,我们要用行动来缩短抵达远方的距离;

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我们要用行动来渡过汹涌的河流。

无论干什么事情,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王阳明认为,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发现有哪些问题,进而解决掉。

一件事如果失败的概率高达99%,成功率只有1%。

但如果你每次失败都不灰心,行动起来继续干,反复尝试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高达63%。

“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

不积极行动,你想要的诗和远方永远不会到来;

但只要去做,即使狼狈的跌倒,也远胜过无谓的空想!

贵在坚持,久久为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

“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

一口井不挖到足够深是无法看到水的,一只蚕不冲破厚厚的茧是无法变成蝴蝶的,一个人不坚持到最后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人生贵在坚持,久久为功。

袁了凡36岁发愿行三千善事求功名,但他刚开始行善时也很勉强。

遇到应当做的善事,却不能勇敢主动去做;

帮助他人时,心中常起是否要帮的疑虑;

自己时常说些尖酸刻薄的话;

清醒的时候还能自我约束,喝醉酒后放纵自己等。

但袁了凡始终没有放弃做善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三千件善事。

他47岁又发愿行三千件善事求子,第二年就生了一个男孩,三千件善事他花了3年时间做完。

他50岁时再发愿行1万件善事求中进士,他53岁考中进士,花了3年时间做完这1万件善事。

改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说:

“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这世界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源于坚持。

人在学一个技能,一门本事时,有时很枯燥很痛苦,这时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你慢慢会发现熟能生巧,没有想像中那么难,最终成功掌握。

没有谁一开始就很厉害,真正优秀源于长年累月的死磕:

没有谁随随便便能成功,拿到结果来自日复一日的坚持。

人常说,错过比遗憾更让人难以释怀。

你未实现的梦想,坚持到底才有希望;你想要的生活,持续去追才有机会。

就算最终没有成功,至少心中没有遗憾。

稻盛和夫说:

“虽然命运是存在的,但命运不是宿命。

现世造善业,不是造恶业,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

不懂得改命,就被命运所转,活一辈子也是随业流转牵引;

懂得改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福报是自己努力修来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命运、深厚的福报,获得五福人生。

但改命是系统工程,认知、行动、坚持缺一不可。

不改变认知,改命无从谈起;

不积极行动,改命沦为空话;

不持续坚持,改命难见成效。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德行。

愿我们都能日日改过行善,卑以自牧,做命运的主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

幕灯·青灯不归客

图片

幕灯·摄影爱好者投稿

#优质作者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