烀山芋
我是一九五二年出生的,属大龙,今年虚七十岁了。
我小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我奶奶曾经做过烀山芋生意。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南京东北郊的老栖霞街上,住在老栖霞街上的一个大院子里。
那时候,我们家里有灶。奶奶烀山芋用灶,烧柴禾。当时,奶奶烀山芋的柴禾,是我们从栖霞山上拾来的,有枯树枝,有松毛,有各种树的树叶。
奶奶烀山芋用的是铁锅,一张很大很大的铁锅,一锅能烀四五十斤山芋。
烀出来的山芋,不像烤山芋,也不像煮山芋。烤山芋吃多了火大,煮山芋水叽水叽的,没劲。烀出来的山芋,介乎二者之间。我个人觉得,还是烀山芋好吃。
烀山芋时,先在锅里加少量的水,然后把山芋放进去码好,锅上面卡一个和锅口差不多大的钢精盆,钢精盆一转,用湿毛巾围起来,要围得严严实实,不能漏气。
那时候,头一天晚上,奶奶就把山芋洗好码进锅里了。凌晨三四点钟,奶奶就起床忙活开了。等到一锅山芋烀好了,天也快亮了。
天亮了,奶奶把烀好的山芋从锅里拿出来,一个一个整整齐齐地码到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箱子里。木头箱子里,一转子,垫了棉垫子,保温。山芋码好了,奶奶就用一个小推车,推到街上卖。
那时候,奶奶卖烀山芋的摊子,摆在老栖霞街上的大饭店旁边。那个地方,离我家近,市口又好,生意好做。
那时候,烀山芋是按斤卖的。
奶奶卖烀山芋,用的是一杆带等盘的小杆秤。奶奶做生意,非常规矩,从来不短斤少两。老栖霞街上的人,都知道奶奶做生意规矩,因此,买奶奶山芋的人,从来没有人拿去告秤。
奶奶卖烀山芋时,有一个小账本,上面记了赊账的账目。奶奶不识字,账本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小人,记了许多数字。这个账本,奶奶自己能看得懂。
在做烀山芋生意时,奶奶的账目清清楚楚,从来没有出过错。
那时候,买粮食要购粮本,买包子油条要粮票,许多人家的粮票不够用,早上就买几个山芋当早饭。山芋不要粮票。
那时候,我们家里的人,经常拿烀山芋当早饭,一个人一个大山芋,就吃饱了。
烀山芋起锅后,锅底下有糖稀,咖啡色,粘胶胶的,一拽能拽多长的丝,甜,小孩子都喜欢吃。在吃的时候,我们会拿一根筷子,在锅里的热乎乎的糖稀里搅几下,糖稀就粘到筷子上了。等到糖稀冷了,筷子上的糖稀就干了,就硬了,我们急忙拿着筷子吃起来,像吃棒棒糖一样吃起来,馋吼吼的。
那时候,奶奶经常拖个板车下乡,去农民家买生山芋。我记得,奶奶去过河西,去过戴家库,去过梁家岗,去过小山口,去过衡阳寺。有时候,农民收了山芋后,也会送到我们家里来。
现在,我记不得奶奶做了几年烀山芋的生意了,我只记得,在奶奶做烀山芋生意的那几年,我们没有挨过饿。
(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特对图片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图片所有者和我联系,我会及时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