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纵观历史,今天的江北新区自棠邑始至少经历过十四次大规模行政建置的变迁,文化重心也有过至少三次迁移,除了源起先秦的“棠邑”中心,还有源起明代的浦口中心、源起民国的大厂中心,它们共同构成了江北区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也汇成了千百年来的江北文脉。

金陵、秣陵、建邺……

提到南京

我们可以随口报出它历史上的众多古称

但你知道南京最早的行政建置始于哪里吗?

先来看看南京的几个“最早”

◎公元前年,越王勾践在城南“长干里”构筑越城,这是南京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今天所说的南京多年建城史,一般就是从越城兴建算起的。

◎再往后多年,楚威王灭越国,在石头山筑城,设置金陵邑,这是南京主城区行政建置的开始。

◎实际上,南京辖区内最早的行政建置,要早于金陵邑。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今南京江北新区处于楚、吴、越的交界地带,是三国的争战之地。谁能先在这里行政建置,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这时候,一个叫做棠邑的地方诞生了。

《左传》昭公二十年(前)中有“棠君尚”的记载,可以作为线索。军事家杜预的注释是:“棠君,(伍)奢之长子尚也,为棠邑大夫”。

这个棠君叫伍尚,是楚国太师伍奢的儿子,著名历史人物伍子胥的哥哥。这就说明最迟在公元前年,楚国已在今江北地区建了棠邑。

伍子胥像

棠邑既为“邑”,又有行政长官“大夫”,可见已建置为行政区。据考证在今六合境内。棠邑被认为是今南京辖域内最早的行政建置。邑,是基层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或大型村镇。按当时采邑置制度,邑应辖地方圆百里。

到了春秋晚期,棠邑较长时间处于吴国的统辖之下。江北地区也成为吴国北伐西进、争霸中原的重要军事和交通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公元前年,秦统一天下。秦始皇那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以下分若干县。

主城金陵邑被改为秣陵县,棠邑则被改为棠邑县,成为当时南京五县之一。另外三县是丹阳县(北部属于今天的南京)、江乘县(今天栖霞山一带)、溧阳县(今天的溧水、高淳)。

秦始皇第六次东巡后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返回都城咸阳,途经南京,从今栖霞山附近的江乘渡江至六合瓜埠,再北还。

棠邑也留下过西楚霸王项羽的足迹。秦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项梁、项羽叔侄从今苏州起兵北上,从棠邑经过,抵达当时的盱眙。此后,棠邑属西楚,为项羽所控制。今浦口区西南部还可见项羽溃逃时留下的众多遗迹。

项羽像

西汉王朝建立后,棠邑先后做过上柱国陈婴、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封地。因为境内矿藏丰富,冶铸业发达,吴王刘濞在棠邑县境设铸钱作坊,大量铸造钱币。到公元前年,棠邑改称为“堂邑”。

西汉时期堂邑地处的方位

秦汉时期,棠邑与盱眙、东阳、广陵等地关系紧密。共同促成了吴王刘濞的财富帝国以及江都国的繁盛。到了汉末,今江北新区境内的人口开始迁往长江以南。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孙权选择在建业(南京)建立都城,在原楚国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孙权的建都,也对南京江北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堂邑所在的江淮地区,成为吴、魏双方争夺的战场。

今石头城

孙权不仅在主城区修建石头城,在堂邑也修了吴王城。后来又在堂邑置屯兴农,堂邑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相应的恢复,此前荒无人烟的状况有所改变。

晋朝时,北方战乱,大批流民入境,晋王朝在堂邑增设堂邑郡。堂邑郡的治所后被设于建康城内。堂邑也被划分给侨置的尉氏县、秦县和义成县,改堂邑郡为秦郡。

隋代时,“堂邑”经历了更名。

这是因为境内有六合山(此山后改名定山,定山有六峰,即寒山峰、邓子峰、石人峰、芙蓉峰、妙高峰、双鸡峰,因六峰环合,有“六合山”之称),因此“堂邑”名为“六合”。堂邑、尉氏、方山三县合并,改县名为六合县。

至此,棠邑作为行政建置之名成为历史。

明清

朱元璋打破划江而治,奠定江北现今格局。

明代初年,朱元璋出于对首都安全的考虑,打破行政上划江而治的传统格局,将六合县、江浦县一举纳入京城所处应天府直辖,这一举措也基本确定了今天江北地区的主体范围。

明《应天府境图》中江北六合、江浦两县及浦口城图

晚清时期,江宁(今南京)主城背江发展的格局被打破,江南、江北的互动逐渐频繁。由明代至近代,江北新区的文明中心已经从滁河下游的雄州-瓜埠一线,转移至江浦-浦口-大厂沿江一线。

浦口明城墙遗迹

◎年,津浦铁路修建,开始建浦镇机场;

◎年,沪宁铁路开通,下关到浦口之间实现了长江两岸的通道。

◎年建成通车的津浦铁路,是以长江北岸的浦口作为南端终点,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造完成。这座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拉近了江南江北的距离,而且又一次重构了江北地区的重要格局。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品读《江北文脉》时认为,从文化发展角度看,从六朝至明代,再到现代,“江北新区”逐渐从隶属于北方及“江淮文化圈”逐步转变为“南京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百年前孙中山便有沟通大江南北的设想

20世纪3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江北“卸甲甸”一带兴建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永利铔厂,时称远东第一大厂。由此“大厂”工业区开始形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无疑是极具历史人文色彩的交通重镇。年4月,邓小平、陈毅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合肥到达浦口,打响了渡江战役;朱自清名篇《背影》的故事发生地也在浦口。

孙中山先生曾论及浦口,并最早提出建设长江隧道的设想。他认为,南京主城对岸的浦口,将来是长江以北一切铁路交通的大终点。相对于中国最盛产煤铁的山西、河南,浦口是长江下游与之最近的商埠。因此,他设想应在长江下面建设一隧道,以铁路联结南京与镇江,北京、上海也可因之相互贯通,打通南北交通运输线。

彼时江北浦口火车站已是连接河北、山东、安徽等11省的交通枢纽,周边煤港、轮渡、驳运、汽车、邮局、医院、学校、饭店等一应俱全。20世纪40年代的新碳场码头,使得码头、车站、商铺更加集中,南北的干果、鲜货、瓷器、玉器、药材、茶叶等货物,都向浦口火车站聚拢,围绕浦口车站形成了南京江北地区的新兴商业区。

南京自孙吴起至今共有四代城市轴线

南京在历史上曾共有四代城市轴线,第一代为孙吴,第二代在明代,第三代为民国,第四代为现今。

孙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后,推行军屯、民屯,大规模兴修水利,开凿沟通建业和三吴地区(今苏州、湖州、绍兴)的运河——破岗渎等,孙吴立国前的文化积淀还为建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储备。

自此,南京城市史从孙吴开始了第一代南北轴线,城市均呈矩形,北极阁与雨花台的连线为轴线,这条轴线沿用了0多年。

明代时产生了第二代以皇宫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城市蜿蜒于山水之间,轮廓似葫芦形,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共4层,以御道街为轴线。

百年前出现了第三代“十”字形交叉的城市轴线,以中山路为轴线,从西北延伸至东南。

贺云翱认为,“近年来,南京提出‘拥江发展’和‘江北新区’建设战略,长江和滨江大道成为南京第四代发展轴线,标志着南京的城市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也有学者们在21世纪初认为,南京已经从“秦淮河时代”迈入“长江时代”。

处在传统与现代的剧烈变革之中,江北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多样性特色,使其有条件将传统文化嫁接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创造出一流的底蕴深厚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特色体系,主要表现在:

1、宗教文化:兜率寺、泰山寺、定山寺、惠济寺、江浦文庙、达摩碑等

2、民国文化:浦口火车站、孙中山停灵台、浦镇车辆厂英式别墅等

3、长江文化:浦口码头、长江等

4、名人文化:唐代诗人张籍、宋代词人张孝祥、孙中山、林散之等

5、山水文化:老山、长江、滁河等

6、民俗文化:江浦手狮、泰山庙会等

7、抗战文化: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等

江北新区保存下来的历代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先民对今天和未来的文明馈赠,也是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文化承载者,是文明连续发展的证据链,展现了江北新区千年的发展底蕴和人地互动的成就,具有不可再造性和多方面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经济、生态、发展、品牌、宣传、科研、教育、旅游等价值。

(素材来源

书香南京、江苏文脉、金陵晚报编辑/张艳娟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