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41111/4514915.html

提起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你会想到什么?全球气候变暖,或者能源可持续发展,或者极端天气频繁。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正是“顶天立地”的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大类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本期的大类学子有话说我们便采访了来自理科实验班(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的大类学子,看看他们在南京大学的这一年来收获了什么吧!

大类简介

理科实验班(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包括地球科学与工程、地理与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环境四个学院,涵盖地质学(基地班)、地质学(古生物方向)、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化学与环境生物方向)、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16个专业(方向)。

本大类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以培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着眼环境治理、地球能源、圈层相互作用及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地球系统内部的运行机理与演变规律,致力于提升对未来地球系统演变的预测能力和对环境变化做出响应的能力,为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面向国家建设和科学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和环境工程问题培养高素质科学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分流方法

在“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按学科大类招生后,学生可以有“三次选专业”和“三次转专业”的机会。

第一次“选专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目标专业所在的学科大类;第二次是经过“学科类层面培养”后选择目标专业所在的院系,即“学科分流”;第三次是由院系选择目标专业,即“专业分流”。“学科分流”和“专业分流”在部分大类分步开展,在部分大类同步完成。

第一次“转专业”是在第二学期末(大一下),如果没有分流至目标专业所在院系,你可以通过修读目标专业要求的“最低准入”课程申请转入该专业学习。第二次是在第四学期末(大二下),如果你的专业兴趣发生迁移,你还可以再修读其他专业要求的“最低准入”课程申请转入这一专业学习。第三次是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通过直接修读第二专业要求的“最低准出”课程,申请获得南京大学“第二专业证书”。

小蓝鲸你问我答

1、为什么选择了地学大类呢?报考的时候对这个大类的了解有多少?

吴星星:我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地学大类的,当时因为自主招生,对南大的地学大类情况进行了粗略了解,感觉大类招生的形式很好,而且南大的地学方面专业实力也确实比较强,最后因为自己对地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自主招生的专业之中选择了地学大类。

天马行空:地学大类年在我们省是放在提前批的,所以当时翻阅报考指南时,地学大类在一众教师、国防生专业选择中是比较独特和有趣的,再加上高中地理老师腹有诗书,走遍大江南北,感觉特别厉害,使我在高中时就一直对地理有很好的印象。之后又发现南大地学的排名很高,甚至可以达到全国第一,就毫不犹豫地填啦!

小A:从小和爸爸到各地旅行、徒步穿越,做背包客,对河流湖泊、山川田野有很深的感情,在网上搜索之后发现南大的地学名列前茅,于是就填报了第一专业意向。填报的时候没有很具体地了解,只知道地学是一个感兴趣的想要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阿梅:我当时报考了自主招生,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选择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和地理有关的地球科学了,所以也是直截了当地敲定了这个专业。报考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怎么深入了解,不过因为其他的几个自主招生的专业选项对我都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也就没有过多地去纠结。

2、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听起来很有意思且实践性比较强,那你在地学大类有没有上过什么比较有意思的课程呢?你有参加过什么感觉很“地学”的活动吗?

花花:大一阶段学的都是比较基础的学科,课上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活动是正在准备暑期的社会实践,我从学长处了解到暑期有很有意思的实践活动,会到各处去在野外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很期待。

小尾巴:地学大类中有趣的课当然是固体地球原理的实验课了!解老师风趣幽默,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观察鉴别岩石(有很多很漂亮的岩石)。很“地学”的活动要数“地学初体验”了,这个活动会有老师带领大家到地质博物馆和一些地学相关的景点参观学习。

童童:“地学初体验-黄山之行”和“浙江长兴金钉子公园”很“地学”。因为我去地学初体验的时候还没有学到关于地质学的知识,所以当初去的时候并没有怎么听懂带队老师的讲解,纯粹就是当成了一次观光。后来学到了一部分的知识以后,才开始逐渐领略到原来岩石也是有很大的学问的。

3、在学习之余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吗?可以简单评价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吗?

花颜:我参加过李四光讲师团。大学的生活大概就是每天都会很忙,但是却很开心,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而且也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学习什么的比想象中的大学生活还要精彩许多。

赵泰来:学习之余,我参加了一些有趣的社团活动,比如加入了Fire嘻哈协会,结识了许多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们,同时也参加过几次社团组织的演出,既展示了自己又锻炼了能力,收获颇丰;再如大类里组织的一些活动,如栖霞山团日活动、大气科学院参观以及各类讲座等,富有乐趣与知识;此外,还参加了一些外界来校举办的活动,比如前不久的“R行校园”,亲眼见到了自己喜欢的电竞选手,也开阔了眼界。

评价我的大学生活的话,首先在学习方面,学校里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课程质量很高视野足够宽广,在这里我已经学到了许多东西,不光是学术知识,还有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对未来的规划能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其次在生活方面,刚步入大学不足一年的我,已经逐渐变得自立,能够独自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琐碎问题,也是一种成长吧。

小A:我参加过宅舞团举办的舞会,参加过一些志愿者活动,参加过地学迎新晚会的合唱节目,还在周末和小伙伴相约去保利看话剧表演。评价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话,大概是自由单调而又充实忙碌吧。

4、经过一年的学习对这个大类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为分流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莫离:地学大类是培养具有全球眼光的地球系统科学人才,课程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没有什么所谓的“水课”,每一位老师都十分用心。而且大类的划分让我有了一个缓冲期,慢慢熟悉每一个领域的学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分流,因为个人比较想去大气,所以提前选了几节和大气有关的通识课,有时候也会到大二大三的课堂上蹭一蹭,了解一些知识。

天马行空:地学大类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大类(数理化生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和自己之前想象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能停留在高中的观念来看地学。分流的话个人主要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询问学长学姐和老师关于感兴趣的专业的一些信息,以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童童:地球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可以说,地球模型比其他任何的模型都要来的复杂与多变,而这门学科本身就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因此,学好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轻松。关于专业的选择,我倾向于gis专业吧。

5、对即将入学的20级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或想要分享的吗?

狐狸:这个专业需要一定的兴趣,还需要能够沉得下心。进入大学之后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大一很关键很重要,特别是现在这样的大类分流的机制,需要大一不断地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小A: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

童童:大学学习和以前的学习模式不同,不能因为失去了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就放任自己,放纵自己,要有良好的自控力。大学生活理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之余,也要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充实自己的生活之余,给自己的精神世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泰来: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和强大的执行力,大学生活不同以往,除学习以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好。大学生活更加需要自觉,要学会自觉,把控好自己的生活,切勿放纵,最终迷失自己。

听了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同学们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一年大类学习生活的评价,你是不是对南京大学的大类招生政策和地学大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呢?是不是已经对来到南大学习迫不及待了呢?

点击图片可查看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下四个学院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采访

严子妮、刘骁奔、姚子靖

美编

吴婉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