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又添了一个旅游新去处。一座原本消失多年古色古香的小镇,凭着建设狂魔的大手笔突然间又出现在人们眼前。对于驴友而言,当然是个好消息。
坊额自右向左有“周处读书处”五个字。第一次去栖霞古镇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好不容易去到那里,到处破破烂烂,大失所望。
未整治前的“周处读书处”。虽找到“周处读书处”,早已被杂乱无章的自盖房所包围。使这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南朝名士死不瞑目啊!
夫子斯言,受用终生。周处居处,山有虎,河有蛟,乡有盗。暴犯百姓,郡人谓为三横。尤处为剧。处闻之,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人皆谓已死,更相庆。
周处闻老人言,乡有三害。处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周处请教清河为人之道。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一书。当初辗转去栖霞古镇探幽,便是受这篇古文《周处除三害》的启发。古话说:“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学好三年,学坏一天。登难崩易。有着千年历史的栖霞老街将以有复原的形态重回人间视野,彰显悠远南京悠远的历史。
周处读书处上了邮票,也是一殊荣。听到古街已经修复,下次去南京时一定要到那里去故地重游。
以上为栖霞古寺,中国名刹之一。栖霞古镇位于栖霞山门前两侧,据说源自秦汉,到唐宋时形成街市。南唐吏部尚书徐弦侄子开设的设“徐十郎茶肆是栖霞古镇有记载最早的店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肆之一。
喝茶有益健康,终生与茶为伴。此处的陆羽茶庄作为栖霞山文化和茶道体验所山。着重打造成茶客的聚会所。说到喝茶,南京人未必能喝过福建人。尤其我在安溪茶乡待过。每天泡茶不辍,晚上泡茶可以喝到下半夜。
栖霞老街穿镇而过,位于栖霞山下。西抵九乡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街道虽长不过两百米,历史却不短。可追溯到宋代。从宋代《景定建康志》里面就能寻得它的踪影:“栖霞市,在上元县长宁乡摄山栖霞寺”。
以上为新修的栖霞禅寺牌坊。经过白莲池,就可以到达栖霞寺门。清代的栖霞街依旧热闹。乾隆下江南来栖霞时,当地官员特意在九乡河上架起一座桥,供皇上赏景逛街。取名为“御龙桥”。
以上为“周处花钱”,为收藏币之一。太平天国动乱时,御龙桥被毁。同治年间(-)乡民集资重建,并在桥头立碑纪念。石碑仍石头打造,千年不烂。可惜被人所毁,早已不存。至于何人所为,不言而知矣。
以上为栖霞石窟。栖霞石窟虽比不上龙门石窟恢宏,却也有江南石窟的灵巧。第一次去栖霞山,除了这些石窟,可谓一无所获。由于栖霞山历代题刻较多,也衍生出以拓碑为生的人。所以镇上裱褙行的生意兴隆,不知能否恢复成文化街区。
以上为“栖霞枫染”。对于居住在栖霞街的原住民来说,是津津乐道。修复后的栖息老街,使古镇重现使。雕梁画栋之间,一座文创小镇呼之欲出。
江南的四合院,古色古香。这里到处是粉墙青砖灰瓦马头墙,多联扇门上梅花浮雕。透着江南的灵气。
现代派的中式四合院,可望而不可及。高宅大院的门槛,支撑木兰柱的石柱,传统的天井、轩窗和雕花栏杆。处处透着南国古韵。
毗卢遮那殿即大日如来宝殿。到了明代,这里不再称为栖霞市,取代之的是“栖霞街”。由于栖霞街西面有条九乡河,跨过栖霞桥,再穿过栖霞街,才能到达栖霞山。因此,栖霞街也就成为游览栖霞山的必经之地。
春牛首,秋栖霞。金陵人的最爱。明代礼部尚书姜宝在其所著《游摄山栖霞寺纪略》载:明万历乙酉年(年)春,他到栖霞寺游览寺,穿过栖霞街。对栖霞山记载尤详,此次栖霞古街重建多取自此书之描叙。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年4月10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