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一景《栖霞古迹》。其评语词为:"在姚坊门外,山多产药,能够摄生,故名摄山。南史名僧绍居此,舍宅为寺。有千佛岭、天开岩诸胜。俯临大江,云光映带。以栖霞名之,诚不虚耳。"

《栖霞寺修造记》也赞美道:"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川之胜者,莫如栖霞。"

栖霞山古迹遗迹遍及,人文景观漫溢,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说法。

栖霞山也是我国江南茶文明的发源地。唐朝,茶圣陆羽于年寓居在栖霞寺,亲身上山采茶,在寺里写《茶经》底稿。年,诗仙李白寓居于栖霞寺,写了我国最先的一首以名茶为题的茶诗,也是李白终生中唯独的一首茶诗。唐末宋初,在栖霞山下,开设了江南最先的一家茶室。明清时,该山产的摄山茶,被列为江南名茶。清乾隆天子六次南巡,五次驻跸栖霞行宫,写了两首赞许陆羽在此山采茶的五言律诗。

穿过千佛岩山麓一侧,到达一口水潭,名为"品外泉"。相传陆羽早年评宇宙名泉时遗漏了这口泉,故名"品外泉"。再横跨一座石桥,翻过一座凉亭,沿深涧走过一段险崖,抬眼望去,见绝壁上雕琢"试茶亭、白乳泉”六个大字。相传宋朝头陀为了怀念陆羽在栖霞山采茶,在早年陆羽采茶试茶的地点建"笠亭",并在摩崖刻石,这六个大字朴素拙劲。

伫立崖下,刻下宛然浮现一千多年前陆羽采茶的状况:他“采摘自深处,野饭石泉清”背负采制器械,攀层崖,饮泉水于山中。

早年陆羽白昼上山采茶,黄昏与寺僧闲谈品茶。有意上山采茶来不及回寺里,就住在山中农户,"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即使艰苦,但他神情欢腾。

陆羽常登上山顶眺望,但见长江如链绕护金陵,翠峰如浪泊涌钟山,山下庙宇的磬声常常传来,山间人家的炊烟袅袅飘散。陆羽觉得此地各处疏散着灵气,身在此处气度顿感辽阔。

明朝之前,栖霞寺头陀就在庙宇四周植茶、炒茶,但口感总不甚佳。"主僧亦采而荐客,然炒法不如吴中,味多辛而辣。"后来,寺僧进修边疆好的制茶技能,地点文人也参加研发。明嘉靖年间,着名金陵墨客盛时泰邀约苏杭等地制茶人士来栖霞山,"解茗事,结社而居,自采茶炙之,汲泉以试。"从此之后,摄山茶原料大为抬高,到了清朝,成为与牛首山茶、清冷山茶并列的金陵三台甫茶之一。

清朝两江总督尹继善,曾带上茶童,邀约大墨客袁枚到达栖霞山白鹿泉旁,拾取松枝,泉边打水,烧柴煮茗,沏摄山茶。他们品茶兴趣很高,太阳快下山了,还在对这边的景、泉、茶议论不停止。尹继善写诗记道:"近同白鹿源邻接,远有桃花涧可通,拾遗松枝频煮茗,长咏坐对落日红。"

走进"陆羽茶庄"大门,当面即是一尊陆羽手持《茶经》的满身塑像。仰望这尊陆羽塑像,假使再有一尊李白塑像多好。陆羽年借居栖霞寺,年离开这边。李白年借居栖霞寺,只出入一年之余,史乘没能让诗仙李白和茶圣陆羽在栖霞寺相会,他们落空了一同论诗品茶的机缘,这是中华茶史上一件憾事。

陆羽在栖霞山采茶的始末,李白在栖霞寺写就的茶诗,都是中华茶史上精髄的部份,它们都伴有着缕缕茶香,在栖霞山、在金陵地面上飘散。

——《栖霞山的茶情》(节选)南京审计学院葛长森感化

参加义工

请长按

编纂丨明月责编丨法祥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