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状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4550.html

(一)(·重庆长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肃遂拜蒙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孙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C.文章详细记叙了鲁肃与吕蒙“论议”的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文章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的,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人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共同之处?他们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①人。世宗用兵淮②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③尝与语,奇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④,阖⑤户启箧⑥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⑦,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注〗①蓟:蓟县。②淮:淮河地区。③太祖:赵匡胤。④私第: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⑤阖:关闭。⑥箧:小箱子。⑦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去。

1.(1)推脱(2)粗略地阅读(3)对朋友辈的敬称。(4)就,于是

2.(1)你现在当权管理事务了,不可不学习。

(2)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

3.B

4.共同点:少年时学术不精;听取他人的建议,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辞。

②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

③句意: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④句意: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有:卿:你。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②句中重点词有:今:如今、现在。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又。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C.有误,根据“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这是略写鲁肃与吕蒙的议论内容;

D.有误,根据“权谓吕蒙曰”“权曰:”“大惊曰:”等可知,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故选B。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甲文中根据“辞以军中多务”,写出了吕蒙最初不愿意学习,学识浅;乙文中“寡学术”也能看出赵普的学识浅。但两人在听了别人的劝告后,“蒙乃始就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并最终有了很大的成就。读书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能使人提升内在的素质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赵普,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①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②沾污。

①帖(tiě)帖,用标签标出。②殊不:一点也不。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持就火炀之()

②若止印三二本()

③则第二板已具()

6.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A.孰为汝多知乎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夫子何命焉为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8.上面文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__________放置铁范→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平板面

9.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结合文中句,写出三点。

5.①靠近②通“只”③准备

6.D

7.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

8.纸灰冒之密布字印持就火炀

9.“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可以活动的,“乃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

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

②句意为:如果只印两三本。止:通“只”。

③句意为: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未为简易”中的“为”是动词,是。

A.动词,认为;B.介词,对,向;C.助词,表示感叹;D.动词,是。故选D。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为,做;文理,纹理;则,就。句意为: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第二空填“纸灰冒之”;从“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第二空填“密布字印”;从“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可知,第三空填“持就火炀”。

9.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活板“活”的特征体现在:“每字为一印”,意思是每个字刻一个字模,说明字是可以活动的;“乃密布字印”,意思是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可见排版是灵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意思是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三)(·青海西宁·七年级期末)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康肃忿然曰忿然:

(2)徐以杓酌油沥之徐: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康肃笑而遣之何陋之有

C.尝射于家圃求二石兽于水中

D.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

12.用现代汉语翻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

13.文章第②段通过两人的对话体现了陈尧咨、卖油翁怎样的性格特点?

1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0.(1)气愤的样子(2)慢慢地

11.C

12.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13.陈尧咨骄傲自大、傲慢无理、率真暴躁;卖油翁沉稳老练、从容自若、神闲气定、不卑不亢。

14.①熟能生巧,即使有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②做事要精益求精,不能满足于现状;③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做人都要内敛,要含蓄,要低调,不要张扬自满。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陈尧咨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

(2)句意: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代词,代指卖油翁/宾语前置的标志词,不译;

C.介词,在/介词,在;

D.介词,凭借/介词,用;

故选C。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其:代指陈尧咨;发矢:射箭;但:只,只是;微颔:微微点头。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文段内容,由“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可看出陈尧咨骄傲自大、轻慢无礼。再由“康肃忿然曰”和“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暴躁易怒、性情直率;由“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镇定自若,沉稳冷静。再由“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卖油翁倒油技术高超、娴熟老练。“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也能体现卖油翁的气定神闲、不卑不亢。

1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

分析文章内容,本文的陈尧咨因“善射,当世无双”而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后遇到了技艺更为高超的卖油翁,只能“笑而遣之”。由此可见,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熟能生巧是必然的,但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长处或者成绩而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谦虚冷静。再从卖油翁的角度看,卖油翁拥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高超酌油技艺,可却从不卖弄,所有我们也应当像卖油翁一样做事追求精益求精、登峰造极,不能满足于现阶段取得的一点成绩。而且要学习沉稳谦虚、低调内敛,方可达到更高的境界。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四)(·广东云浮·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B.草色入帘青/齐鲁青末了

C.可以调素琴/十三能织素

D.无案牍之劳形/可以隐形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7.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答案]15.D

16.(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7.从幽雅的室外环境、高品位的与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

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详解]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出名,著名/名字;

B.青色/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C.不加装饰/白绢;

D.形体、身体/形体、身体;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重点词: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可知:通过描写清幽的环境来表现陋室不陋;

根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知:和作者交谈交往的人都是博学高雅之士,表现陋室不陋;

根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可知:通过作者的弹琴,读经书日常生活情趣,表现陋室不陋;

情感:根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可知: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引古人之言,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

(2)濯清涟而不妖

(3)亭亭净植

(4)宜乎众矣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睨之久而不去B.相委而去

C.有闻而传之者D.濯清涟而不妖

20.请将下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

18.多洗耸立的样子应当

19.D

20.①(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1.陶渊明“独爱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归隐之情;周敦颐“独爱莲”则是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却坚守清廉本质。

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技巧:把握句子翻译,进而明确重点字词意思。

(1)可爱者甚蕃: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3)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亭亭,耸立的样子。

(4)宜乎众矣:当然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而,连词,表转折。

A.连词,表承接;

B.连词,表承接;

C.连词,表承接;

D.连词,表转折;

故选D。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把握句子翻译,抓住重点字词。

(1)可:只能。亵玩:靠近赏玩。焉:句末语气词,“啊”“呀”。

(2)之:宾语前置标志。予:我。何人:还有什么人呢?

2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春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但菊花却在秋季开放,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陶渊明喜爱菊花,因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陶渊明面对当时黑暗的环境,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离开污浊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展现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归隐之情。

(2)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莲花在污泥中生长,但是却不沾染污秽,表现一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周敦颐喜爱莲花,正是喜欢它这种虽处于污浊环境,但是坚守清廉本质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对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却坚守清廉本质的追求。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六)(·云南昆明·七年级期末)阅读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即能诵。然负①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④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⑥不如少时。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①负:依仗。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比:近。⑤艾:惩戒。⑥殆:表推测,大概。

2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

(3)即更刮目相待______

(4)喜从滑稽饮酒者游______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予少时读书,一见即能诵。

24.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文中的吕蒙不读书的借口是“A__________(原文)”;文的作者认为荒怠他学业的是“B______(原文)”和“善忘”。

25.文说“蒙乃始就学”,但并没有展开写他如何学习。请你结合两文相关内容,推测吕蒙进步的原因。

22.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到,等到擦拭跟从/跟随

23.(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我年少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

24.A蒙辞以军中多务B不勤

25.①勤奋好学;②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③读书有天赋;④有选择的读书;⑤有人监督与点拨/帮助;⑥善于反省,知错就改。

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1)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句意:等到鲁肃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3)句意:就重新另眼看待了。刮:擦拭。

(4)句意: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交往。从:跟随。

2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重点词:予,我;少时,年轻时;即,就;诵,背诵。

2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理解。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根据“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分析,甲文中的吕蒙不读书的借口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根据“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分析,乙文的作者认为荒怠他学业的是“不勤”和“善忘”。

2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答案不唯一。根据“乃始就学”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分析,合理的推测吕蒙进步的原因即可。

示例:吕蒙认识到“学”的必要性,于是开始博览群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不断积累,勤奋刻苦,终于取得很大的进步。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地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七)(·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②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宋史》)

[注]①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日:白天。③罔不:无不,都。罔,没有。④务:致力,从事。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但手熟尔

(2)康肃笑而遣之

(3)杖之_

23.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B.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C.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25.两文都写陈尧咨“善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22.(1)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打发(3)用木棒打

23.B

24.(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2)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25.要点: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突出他射技纯熟;“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吾射不亦精乎?”写出他骄傲无礼;“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说明他贪图享乐。启示:做人不能傲慢无礼,更不能贪图享受。

22.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1)句意为: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句意为: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遣:打发;

(3)句意为:用木棒打他。杖:用木棒打。

23.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本句句意为: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正确划分应是: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故选B。

2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本题重点词:发矢,射箭;但,只,不过;颔,下巴,这里指点头;之,代指陈尧咨射箭这件事。

(2)本题重点词:岂,难道;先人,专指已故的父亲;志,心意,志向。

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由甲文的“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和乙文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可知,陈尧咨射技精湛、炉火纯青;由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骄傲自满、傲慢无礼;由乙文“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知,陈尧咨贪图享乐、荒废政事。谈启示时,结合具体内容来叙述。乙文中“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图享乐、玩物丧志,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作贡献。

[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八)(·重庆·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2)无丝竹之乱耳()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4)良朋辄至()

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2)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31.“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

32.比较阅读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29.(1)大(2)使……扰乱(3)空闲,闲暇(4)就

30.(1)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2)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3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2.安贫乐道。刘禹锡面对陋室发出“何陋之有”的感慨,郑板桥面对三间茅屋表现出“适适然”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安于清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俗客不来,良朋辄至”则表现出他们高洁的志趣。

2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2)句意为: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乱:使……扰乱;

(3)句意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暇:空闲,闲暇;

(4)句意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辄:就;

30.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闭”,关上;“对”,面对;“茗”,茶。

(2)重点字词:“惊”,惊叹;“此日”,这样的日子。

3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俗客不来,良朋辄至”的意思: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就来到访。与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相近。故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人物思想特点的能力。刘禹锡住的是“陋室”,郑板桥住的是“三间茅屋”,但是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这些表现了他们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甲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文的“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表现了两人都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九)(·辽宁大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兰说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①取:这里是嗅取。②氲(yūn)氲:弥漫飘忽。③瑞:祥瑞。

3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陶后鲜有闻(3)氲氲无所

3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陋室铭》)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纯以情韵胜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D.不可得而亲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3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B.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C.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D.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7.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

香味

气质

53.(1)只(2)少(3)地方

34.D

35.B

36.(1)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2)它的香气在似有似无,时断时续中。

37.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氲氲无所④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独:只。

(2)句意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为: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地方。

34.A.之: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B.益:更加/好处;

C.以:凭借/以为;

D.得:都是“得到”的意思;

故选D。

35.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句意“兰花兼有各种颜色,却不是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和句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而”处要作停顿的规律,可断句为: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故选B。

3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宜:应当。众:多。

(2)盖:大概是。续断:断断续续。

3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筛选。

从甲文描写莲的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提取出表现其香气和气质的句子: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乙文中“氲氲无所,故称瑞耳”可找到写兰的香气的句子是:氲氲无所;从“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中可找到表现兰的气质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了就可以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却不是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吧。

              

(十)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

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地震》)

(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作客。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火烧令坚(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

(3)余适客稷下(______)

(4)俄而几案摆簸(______)

3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0.乙文中的地震引发的异常状貌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

41.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乙文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

C.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38.(1)使……坚硬(2)靠近(3)恰好(4)一会儿

39.(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

(2)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

40.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41.A

38.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火烧令坚”翻译为“用火烧使它坚硬”,“令坚”意思是“使……坚硬”。“持就火炀之”翻译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意思是“靠近”。“余适客稷下”翻译为“我在稷下做客”,“适”意思是“恰好,正好”。“俄而几案摆簸”翻译为“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俄而”意思是“不久”。

39.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句中“奇字”意思是“生僻字”,“素”意思是“平时”,“旋”意思是“立刻”。“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之”音节助词,无义,“方”意思是“才”,“疾”意思是“快速”。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4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乙文中描绘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这些句子都表现了这种灾难的罕见和厉害,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4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A.工作程序的顺序——工艺顺序。故选A。

(甲)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以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