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既是《桃花扇》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女主角就是秦淮八艳里的李香君);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人物。就像一把桃花扇的两个扇面,给出了不同的展示。
书中的人物
在《桃花扇》中,侯方域虽然不如李香君形象鲜明正义感十足,但孔尚任还是将侯方域刻画成了一个侠气满怀、敢爱敢恨、忧国忧民、才华横溢的翩翩佳公子。
作为一个明朝末期的复社文人,在拥立问题上,侯方域主张拥戴贤君;在调解四镇争执中表现出他能顾全民族危亡的大局,力所能及的参与谋划,始终反对权奸,一身正气贯穿始终的爱国思想让人钦佩。
大厦将倾,国将不国,他个人的能力微不足道。 清军渡江,弘光南逃,最后与香君栖霞山相逢,无助与无奈之下最后选择出家避世。
真实的历史
侯方域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家境也挺显赫,其父是明朝户部尚书侯恂。
但是光名气大却一直没能混个好功名。去考乡试时,因激扬文字批评崇祯皇帝的策论未被录取,也就是说只是个秀才,举人都不是,连做末流小官的资格都没有。
明亡后流落江南的侯方域还是想当官,顺治八年他又参加了清朝开的科举,不过还是没中举。屡试不中的侯方域郁闷不已,回老家便将其书房更名为“壮悔堂”,表示其为自己所做诸多事情后悔之意。参加乡试三年后,37岁的侯方域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有何后悔之事,能让热衷功名的侯才子心灰意冷,郁郁而终呢?大致有这么两件事,一件是关于李香君,另一件事就是做了清廷的帮凶,因他的出谋划策荼毒了几十万百姓。
忆香君
书接上文,《桃花扇》的结局是两人一同出家,但真正的历史却是这样的:
年(清顺治二年),李香君在南京受尽苦难,后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 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
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姐妹相称,与侯方域鱼水情深,琴瑟和谐。从年到年这八年时间里,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
可惜,在侯方域外出之时,李香君的身份不经意还是暴露了,公公侯恂为了家族的脸面把李香君赶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荒凉的柴草园自生自灭,后得知李香君已身怀有孕,才答应派一个小丫头去那里服侍。侯方域回来后,因出身低贱,始终未进侯家门,李香君因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无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
“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一代红颜,“曾恨红笺啣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还是逝去了,侯方域在参加清朝乡试落榜后,时人讥讽:“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他在明末标榜忠君,清初又想出仕,品格为世人所不耻!
为清所用义军尽灭
明末清初山东、河南两省天灾人祸不断,食不果腹的百姓们纷纷起义。在明亡后的四年间一路攻城略地,发展到百万之众。
清顺治,清军围剿义军时,并未取得什么大的战果,可是一个汉族文人的出现改变了战局,那就是此时回到归德府老家的侯方域。
《清史稿·张存仁传》: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行省,巡抚保定诸府,提督紫金诸关,兼领海防。盗发榆园,为大名诸县害。存仁闻归德侯方域才,贻书咨治盗策,方域具以对。存仁用其计,盗悉平。
用了侯方域的计策,清军统帅张存仁掘开荆隆口黄河大堤,顿时洪水泛滥将直隶、山东、河南变成了一片无人区,死伤者以百万计。
受到大水重创的义军残部逃往高埠,困于尖蝈堆、甘草蜘堆几个丘陵地带。最后张存仁统领大军水陆并进,义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无奈大势已去,纷纷失利,义军首领接连遇害。于是坚持抗清十年,规模号称百万的榆园军悉被平灭,此战之后清廷彻底坐稳了中原江山。
当他献计张存仁扒开黄河淹死几十万无辜百姓时,连清廷都知道这种事太阴损,以至于后来忌讳提及,所以立了大功的侯方域得不到丝毫的奖赏。
桃花扇里“忠君爱国”的侯方域只是明末变节大臣们的缩影,难怪崇祯皇帝临死前幡然醒悟说了句“大臣皆可杀”。以史为鉴:一个忠奸难辨的明末培养了多少嘴里喊爱国,事后当国贼的虚伪士大夫!
参考资料:《清世祖实录》、《清史稿·张存仁传》、《桃花扇》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