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899.html

禹王庙位居于禹州市西方岗镇境内,禹王庙所处的那座山叫做“禹山”,因大禹治水曾经驻扎于此而得名,这里有很多关于大禹治水的遗迹和传奇故事。下面要讲的是禹山禹王庙“禹王碑”的传说故事。

进入庙内赫然矗立着一通石碑,就是闻名全国的“禹王碑”。因碑文最早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之上,故称“岣嵝碑”。碑文共77个字,传说为当年大禹亲笔书写,由此后人又称它为“禹碑”、“禹王碑”、“禹王功德碑”。其碑文形如蝌蚪,难以辨认,被称为“中国八大天书”之一。

传说大禹治水驻扎在南岳衡山的岣嵝峰之上,率治水大军日夜奋战,劈山凿石,疏通河道,使危害百姓的滔滔洪水,沿河道东流入海,从此百姓们重回家园,安居乐业,为纪念大禹的恩德,百姓们都纷纷要求在佝偻峰立碑铭记。大禹谦虚谨慎,他坚决反对,后来在百姓们执意要立的情况下,大禹要求:碑文要刻得古怪,百姓不得辨认。就这样百姓们就将大禹所提供的77个字样,刻在了岣嵝峰的石壁上。二百多年后的一天早晨,有个老道士路经这里,看到这石壁上稀奇古怪的文字,不禁停下脚步一字一字地辨认起来,可一直辨认到了傍晚,才辨认出了76个字,老道士兴奋不已,正准备辨认最后一个字时,突然觉得脚下一阵冰凉,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竟然站在水里,再回身一望,大惊失色,只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洪水,把整个山都给淹没了,吓得他脸色苍白,惊吓之余,竟然把辨认出的76个字全部给忘掉了。可随着老道士的忘却,洪水却一下子全退了,老道士眼望着退去的洪水,心想:这碑文一定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于是就奋不顾身地奔下山去,逢人便说:“岣嵝碑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否则洪水淹天。”

多少年来岣嵝碑神秘的传说,引发了历代天下才俊、文人墨客的兴趣,他们踏遍了南岳衡山的七十二个山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一个个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据记载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为寻找岣嵝碑曾多次登临衡山,久寻不得,失望之余,吟诗作赋。

韩愈诗云:

岣嵝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朴奇。

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拿蛟螭。

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

我来咨嗟涕涟湎,千搜万索何处有?

刘禹锡诗云:

常闻祝融峰,上有神禹碑。

古石琅玩姿,秘文璃虎形。

诗中描写了他们想象中,岣嵝碑神奇的文字,以及他们千辛万苦,费尽周折的遗憾心情。

到了南宋嘉定年间(年)的一天,有个叫何致的官员,来到南岳衡山行至祝融峰下,偶遇一樵夫,得知这位樵夫知道佝偻碑的去向时,大为惊喜,立即让他作向导,终于在岣嵝峰的石壁上,发现了这篇稀奇古怪的字样,于是就用纸将这77个字样拓摹下来,带回岳麓书院,刻在一块大石头上,但由于上面的文字稀奇古怪,无人能够辨认。

当天下才俊、文人墨客得知这神圣的古碑确实存在,都纷纷再次登临岣嵝峰寻找,却始终没有见到踪影。于是,何致摹刻在岳麓书院的禹王碑字样就成了孤品。

到了明代,有个大才子名叫杨慎,去岳麓山拓片时,破释了这77个神秘的碑文。杨慎就是明代的三大才子之首,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唱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是选自杨慎的诗词。当时杨慎确认碑文就是出自大禹之手,从此岣嵝碑名声大噪,全国凡与大禹有关的地方都纷纷前来拓片。当时我们禹州花园有个“一门三进士”:李乘云、李登云、李凌云,他兄弟三人率先从岳麓书院求回拓片,刻在我们禹州市老一高院内的古钧台后边,禹王庙的大殿前边。但由于时间久远,如今大殿仍在,“禹王碑”却不翼而飞。

另外,在少康城东岗的麟凤坡上,曾立过一通“禹王碑”,碑文共77个字,传说是夏代“少康中兴”时,为纪念祖先大禹王所立,但至今没有去向。

现在禹王庙所刻立的这通“禹王碑”,是年春,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再次从“岳麓书院”求得“禹王碑”原文拓片,刻立于此,填补了我们禹州“禹王碑”丢失的一大遗憾。

著名学者杨慎所破解译文是: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翻译成白话文其意思是说:奉承上帝意志,帝尧说如今水患当头,百姓们民不聊生,重臣们极力推荐,大禹临危受命,他踏遍五岳名山,露宿岳麓之野,劈山凿石,三过家门不入。在劳苦之余,虔诚祭祀,祈求天帝保佑。最终治平了洪水,使天下安宁,群众安居乐业,百姓载歌载舞。

自岣嵝碑闻名于世后,全国翻刻拓片共有七处:河南禹州、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陕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

“禹王碑”是一通纪念大禹的功德碑,是当今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上古历史文化遗迹,是禹王庙的镇庙之宝,有着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禹州作为大禹的封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为了弘扬和传承大禹文化,我们要保护好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禹精神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作者简介:刘月霞,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级非遗项目《大禹神话传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许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出版专著《禹州先贤》。(作者:刘月霞编辑:陈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