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带大家领略胶东乡村风光,这次要介绍的村庄名叫“康家”,位于栖霞市桃村镇的辖区内。
康家,从名字上看,给人的感觉是与“康姓人”有关。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记载,这里最早的确是由康姓人建村(明初,康姓由“云南”徙此,故名康家),不过现在村中已无康姓,而有王、冯、孙、杜、罗、胡、郭、赵等姓氏,种类较繁。
由于地处山区之中,康家村的规模并不大,百余户人家。但别看村庄小,在过去,这里曾出过若干“大户人家”,保存在村里的一些传统建筑就是佐证。
这些传统建筑,基本都是石墙青砖灰瓦的结构,其用料和做工虽然跟庄园里的宅子不能相比,但放在普通乡村,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接下来的图片,就带大家简要领略一番。
上面这几张都是比较宏观的场景,接下来再看两张局部特写。
这是一栋房子“腰线”以下的细缝花墙。其构图虽然在大小对称上仍欠火候,但亦属不易。能请工匠做这样的活,可见当初盖房的人家也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
这个物件据说是老辈的石制排水孔,下面连接的是排水的暗道。这样的话,遇到下雨天,房前屋后不至于积水太多、影响出行。而要打磨制作这样一个物件,想必成本也不低吧。
值得一提的是,康家村的建筑不仅很有传统特色,还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胶东根据地的“栖东行署”“北海抗日联合中学”“胶东军区电器厂”都曾设在这里。
其中,“栖东行署”系从栖霞析出的栖东县的管理机构。根据《栖霞县志》记载,该行署设立于年3月,最初办公地点就在康家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家村可以视为“栖东县”的诞生地。
关于这段红色历史,康家村口以及各处传统建筑上的标牌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去实地参观。相信这个参观过程,既可以学习到红色历史,也可感受到传统技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