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袁了凡到栖霞山修禅。云谷禅师见他3天3夜不吃不睡,好奇问道:“你是何人?”袁了凡叹息:“我的命数被一位老者算尽,此生我已无欲无求。”谁知,禅师大笑,竟一语道破玄机。
袁了凡的父亲去世的早,是母亲一手拉扯他长大。为了帮助他人,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袁了凡放弃科举去学医。
一天,袁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姓孔的老人。只见他胡子修长,一副仙者的样子。
袁了凡礼貌性地向他行礼。谁知,老人竟盯着他,意味深长地说:“明年去科考吧,必定中秀才!”
袁了凡不解:“先生何出此言?”
孔老自称已得北宋易学专家邵雍的真传,从命数上看,袁了凡就是当官的命。
袁了凡将信将疑,把孔老请到家中。
为了试探他的术数,袁了凡让孔老说出自己曾经的过往。孔老掐指一算,从袁了凡幼年到成年,一一细说,竟全部灵验。
袁了凡打从心底佩服孔老。于是,他听从孔老的劝导,决定入学读书。
期间,他又让孔老算他的往后余生。孔老思索片刻,得出一串预言:县考得14名,府考得71名,提学考得第9名。之后就能当贡生、任县长。不过,袁了凡53岁便会去世,并且一生无子。
开始,袁了凡听得振奋人心,但当听到一生无子时,也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很快,袁了凡就收拾好心情,他不愿被所谓的命数束缚。从此之后,他悬梁刺股,埋头苦学。
隔年考试,他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然而,接连3场,所得名次竟都与孔老所说无异。
袁了凡还偏就不信,他越挫越勇,继续奋发图强。
终于,“意外”发生了。孔老算定袁了凡做廪生时能领91石五斗粮食,可才领到70余旦,他就被提学看中,准备升他为贡生。
袁了凡暗自庆幸孔老失算了。可这时,他的升贡突然被驳回了,袁了凡惊愕不已。后来,当他领完91旦后,他的才学又被殷秋溟宗师欣赏,并一举提他为贡生。
这么一来,袁了凡更加心灰意冷,所有的命数都逃不过孔老的预言。他已然看到人生的尽头,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升贡后,他除了呆呆坐着,再也不读书了。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一年,直到他遇上云谷禅师。
禅师本以为袁了凡心无杂念,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料,袁了凡却说自己已知一生的荣辱得失,再无他求了。
禅师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原来你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追问:“难道可以逃脱命数?”
云谷禅师却反问:“你认为自己应该考取功名,应该生儿子吗?”
袁了凡思绪万千,他想到自己心胸狭隘、恃才傲物,不应得取功名;他又想到自己喜怒无常,爱惜名节所以不会舍己救人,更不应该有儿子。
云谷禅师语重心长:“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他劝导袁了凡认识错误就要改正,让昨天的自己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从善、积德,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这样也一定可以超越命数。
袁了凡铭记于心,之后,他一改此前放荡不羁的作态,每日谨小慎微,对生活充满敬畏。
按照云谷禅师的教诲,他每天记录自己的善恶功过,善言善行记为“功”,恶言恶行记为“过”。久而久之,“功”日益渐增,“过”寥寥无几。
次年,袁了凡参加礼部的考试。按孔老的算法,他应得第三名,可是他竟考取了第一名。袁了凡信心大增,但他却认为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年,袁了凡为求愿,发誓10年做件善事。目标达成后,他的愿望也实现了。接着,他又许愿做件善事,以求一子,结果还未完成件,就生了一个儿子。
就这样,袁了凡善事做的越多,生活也越顺遂了。3年后,他中进士,在京城附近宝坻县任知府。而这与孔老算的任四川偏远地区县令已截然相反。此时的袁了凡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然而,当袁了凡许愿做件善事后,他又犯了难。
此前有妻子帮衬,件善事很快就完成了。但是现在袁了凡白天在衙门忙公务,靠妻子一人何时才能完成?袁了凡左右为难,整日忧心仲仲。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夜里,袁了凡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减少老百姓交粮,便能抵上1万件善事。
梦醒后,袁了凡恍然大悟,纳粮涉及千万百姓,减收田赋便能惠及千万家。不仅如此,他又捐出自己的工资,用来供养1万人的口粮。
袁了凡从来没有为自己祈福过长寿,但最后他却安然度过了53岁,并且平安活到73岁,儿孙满堂。
而他著述的《了凡四训》,又给了后人重要的启发:树立正确命运观,知错认错,多做善事。
很多人在遇到挫折时都会感叹命运的不公,然而,正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如果我们也能像袁了凡一样改过自新,一心从善,或许挫折也就迎刃而解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