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话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要介绍的区划名称叫作“大车社”,位于清代登州府栖霞县辖区内。
明清时期,栖霞县实行“乡社制”,县下设乡,乡下有社,以社领村。起初乡社数量多有变化,到了明嘉靖年间逐渐稳定,形成“6乡46社”的区划格局,清代沿用之。“大车社”即其中之一。
在清代的《栖霞县志》当中,大车社被列在了“荆凤乡”辖下。不过,当时的县志在记载乡社名单时有脱行的情况。上世纪末修撰的《栖霞县志》经过分析考证,将大车社改列在了“金山乡”辖下。
大车社具体都管辖哪些村庄?清代县志中没有详细提及,当代县志亦无具体考证。只能通过史料中的零星记载进行推断。
在光绪版《栖霞县志》当中,笔者暂时找到两次与大车社有关的地理细节。其中一处记载为:“柳夼山,在大车社柳夼村,上有朝阳庵,地颇幽雅。”另外一处记载是:“冯瑞,大车社上庄头村人,胞兄浮荡不理生产,父母恐贻瑞累,令分爨,瑞再三劝止……”(注:冯瑞被县志视为孝友的典型人物,这里就不完整引述其事迹。)
(▲第二张图片就是柳夼深山里的复兴村)
第一段记载中提到的“柳夼”,即现栖霞市亭口镇柳夼村(原属占疃乡)。柳夼山上的“朝阳庵”现已不存,其旧址附近后来建起一个小村落,现名“复兴村”。
第二段记载中的上庄头村,即现栖霞市蛇窝泊镇的上庄头村(原属大柳家乡),该村距离十八盘公路不远,偏处于一条山沟深处,为冯姓聚居地。
综合这两个村庄的位置推断,大车社可能主要包括现亭口镇南部和蛇窝泊镇北部区域,夹在两村之间的占疃、马家窑、衣家、林家庄、町夼等村落,理论上也应当为大车社的辖区。
(▲上庄头村风光,这个村里有棵大槐树)
大车社的位置,可以大体确定。不过,其名称却有些不好理解。通常来说,社的名称多取自附近的山川等地理参照物或辖区内较大的村落,如“艾山社”“水头社”等。而栖霞范围内却并无名为“大车”的山川或村庄。带有“车”字的车夼、车家泊子等村庄,到大车社又都有一段距离。由此推断,“大车社”的“大车”应该另有所指。
如果只看字面含义,大车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交通工具。不过,明清时期这片区域地处栖霞山区腹地,并无像样的官道,大车通行的概率并不高,地方区划以此得名的可能性也不大。“大车”的具体由来,还有待继续考证。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片区域内修建起不少公路、隧道,现在往来这里的大车,已经比较多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