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图像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190092.html

我还记得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那个晚上,月亮很大很圆。有些冷,有些怕,在后山上,我紧紧扯着婆婆的衣角。婆婆一边烧纸钱,一边念念有词。

现在想来那天应该是鬼节——中元节,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七月半,时间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少数地方在七月十四日)。

那么中元节是如何起源的呢?

其一,源于民间的祭祖活动。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七月小秋,是一个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用新米等祭供,请老祖宗尝新,讲究孝道的中国人按例要祭祀祖先。

这天,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祀亡人,祭祀祖先。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

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现在,人们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的形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所以这一天又称“亡人节”。

其二,源于道教祭祀鬼魂的活动。

据说,七月十五日为地官生日,地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传说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照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迷信的说法是: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才又得返回阴间。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据说到北魏时,道教于七月十五祭中元已成普遍仪式。道士们在七月十五的晚上举行“中元普渡”,诵经,做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饿鬼囚徒亦得解脱,用以减轻亡魂的罪孽,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同时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民间的百姓也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来化解其怨气,不至于为害人间。所以这一天又称“鬼节”“施孤”。

其三,源于佛教“目莲救母”的故事。

《盂兰盆经》记载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尔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在七月十五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据文献记载,目连戏在宋朝时便有演唱的。《东京梦华录》记述:“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这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它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感动了许多善良之人。

《盂兰盆经》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于它强调孝道思想,所以颇受国人重视。梁武帝于大同四年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到唐代,盂兰盆会便广泛地在民间流行。直至今日,盂兰盆会已成为中国民俗的一部分。那一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于是七月十五这一天又称“盂兰盆节”。

清代王凯泰写了一首题为《中元节有感》的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这首诗就提到了中元节的中元普渡、盂兰盆会、祭祀祖先、在门上贴红纸等活动与习俗,也说明了这个节日的包容性,融合了道教、佛教、民间本土文化等多种习俗。

还有孔尚任《桃花扇》结尾有一个情节:及至七月十五日,白云庵要建坛追荐先帝,那些各庵道众,以及村庄士民俱来搭醮见。

“先帝”指吊死的崇祯皇帝。并且当时南明弘光朝廷已灭,金陵(南京)已为清兵占领。李香君与侯方域分别来到栖霞山中,他俩相见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祭奠祖先、普度亡魂的民俗节日。道士张瑶星代表明朝遗民,为明代皇帝和大臣举行“黄箓科仪”,即“救世祖宗”的黄箓斋。这是在明朝已经覆亡、众人无力回天的时候所进行最后的哀挽仪式,显得多么悲凉!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习俗不同,总结一下,中元节民间主要有五大习俗:

一祀亡魂。作物成熟,请祖先尝新,民间按例要祭祀先人的亡魂,祭祀祖先。

二放河灯。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寄托人们对先人的思念,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还预示着将厄运会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返。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

清代诗人庞垲的的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灯火通明,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三焚纸锭。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孤魂野鬼。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江西有的地方的习俗是,孕妇不能折叠纸钱,她们折的纸钱鬼魂驮不动,即使拿到阴间也无用。

四祈祷丰收。中元节临近秋收,除了施祭孤魂,同时承担着祈望丰收的任务。施孤之夜,家家户户会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庄稼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以此来象征着五谷丰登。

五吃鸭子。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因为“鸭”谐音“压”,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鬼节这天,不妨“斩只鸭子”吃吃,镇压邪祟,防止恶鬼上身。如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

另外,中元节有哪些要注意的禁忌呢?

1、不要直呼姓名。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如果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节的时候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鬼上身。

3、不能游泳。当心被水鬼拖下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自己好去投胎;

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你与鬼争食,恐怕遭受厄运;

5、床头不挂风铃。风铃会招阴,不挂风铃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6、收好衣服。防鬼“借”去穿,半夜不要晾晒衣服。

7、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上。

8、不能披着蓬乱的头发睡觉。你蓬头散发,中元节那天到处都飘荡着孤魂野鬼,它们会误以为你是蓬头鬼,与它同类,会叫你起床,与你聊天的。

中元节,天黑之后,少出门。出门万一看见别人烧冥钱,不得去乱踏乱踩冥钱。

七月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祥的月份,不适合嫁娶,也不适合搬家,总之是诸事不宜。

当然,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这个节日从古到今染上了很多的迷信色彩。现在,人们移风易俗,一些不好的习俗被摒弃,一些好的传统作为民族符号,保留了下来。

对于中元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与其说迷信,不如说敬畏感恩,缅怀已故亲人,敬畏生死,敬畏自然。这个节日教会我们,人生苦短,定要具有敬畏之心,定要学会感恩父母,学会珍惜亲人,认认真真生活,老老实实做事。

提到中元节,我永远记得多年前中元节那轮凄冷的月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