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尾气道路执法
栖霞滨江岸线
河道整治后
强化工地扬尘管控
拥有南京最长的长江岸线,兼顾主城区和农村地区污染防治工作。年以来,栖霞生态环境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战,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年度生态环境任务指标,同时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全面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整改,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栖霞区拥有全市最长滨江岸线,年,栖霞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任务,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让最美滨江重现栖霞。
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已全部完成梳理排查,全区共8家企业存在问题,并已整改到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严格落实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管控要求,按要求优化国家级生态红线,并形成成果提交省生态环境厅。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相关要求,暂未发现涉及生态红线内的违法违规用地。
完成“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督查违法违规问题的整改,对栖霞山森林公园、幕燕省级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全部整改完成。
开展入江支流综合整治,北十里长沟东支、西支,滨江河治理已完成,便民河、三江河、七乡河水环境提升项目已完工,省控、市控入江支流均能稳定达标。
源头减排精准治污,提升蓝天幸福感
年,栖霞区空气优良率为83.1%、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PM2.5均值3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这个成绩得益于栖霞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科技手段,源头减排、精准治气。
臭氧是春夏季节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栖霞生态环境局聘请第三方分两次在全区内进行飞航监测;使用市局聘请的VOCs走航车,3次对金陵石化、液晶谷等重点企业及地区进行走航监测;完成了全区龙潭港省控成分监测站点、7个街道小型空气站及仙林片区50个空气质量微型站建设,初步形成国控点、街道小型空气站、重点区域微型空气站的三级监测网格,为臭氧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工业及安排方面,栖霞生态环境局分春季、夏、秋冬三季组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将石化、印刷、汽修、塑料等行业全部纳入管控企业清单,并组织每日调度、强化重点区域的管控,去年完成79家企业VOCS治理工作。强化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推进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和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家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针对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栖霞生态环境局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用好“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同时开展餐饮环保专项整治“回头看”,对重复投诉多的实施强化整治。
区域联防联控,确保河道水质达标提升
栖霞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进与周边城市跨界水体共治联管,进一步加强与句容市共同研究便民河、三江河、大道河、七乡河等跨界水体的水质提升合作方案,并纳入宁镇扬一体化框架协议。此外,不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对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断面及重点流域水体持续开展跟踪调查和预警监测,落实监测报告和数据共享制度。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废水监管,开展工业企业利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情况排查、评估。对13家工业企业利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估,均可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继续强化开展长江排污口排查“回头看”。进一步梳理各类排污口基本情况,对长江栖霞段个排污口开展了排查、监测、溯源及系统填报工作。
去年,栖霞区国、省、市考断面、省控入江支流、市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长江上6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全力保土,常态化打好净土保卫战
栖霞区工业退役地块多,打好净土保卫战压力大。栖霞生态环境局迎难而上,创新工作方法,以常态化打好净土保卫战,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环境安全。主要经验有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根据《栖霞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时调整全区土壤污染防治协调小组成员,将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统筹治理,将土壤治理与土地利用、项目建设等通盘考虑,促进了土壤资源高效、永续利用。
二是强化土壤污染前端预防。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预防土壤污染,加强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引领作用;对各街道、园区、平台严格项目准入,严管环境污染,对沿江1公里范围化工企业和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进行大排查;着力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扎实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各类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促进农田土壤环境得到保护。
三是规范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按照退役土地“先修复、后建设”的原则,对搬迁企业退役场地进行调查并开展土壤“祛毒疗伤”,在完成南京化工厂地块、钟山化工厂地块、锦湖轮胎地块、南京固碱厂地块等基础上,又相继完成12个地块的土壤污染修复和治理。
四是探索治理后常态化管理机制。栖霞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污染地块后监督工作:在土地流转前,对已完成修复的污染地块,连续四年开展三轮后期跟踪监测;对已出让地块,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派驻环境监理、环境检测单位,跟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管控现场风险;在项目环评审批时,明确禁止利用地下水或有限度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立土壤治理单位信息库,对区内从事污染地块治理的单位,依据业务类型分为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设计、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修复工程施工、监理、监测与效果评估等全部纳入数据库,实行档案管理,确保风险可控,源头可溯。
持续推进农村污染防治
栖霞区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肥药双控,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工作,去年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完成年度规模养殖场清单确认2个,开展粪污综合利用、配套设施确认检查,配套率%;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建设方案;新建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配套沼液消纳土地亩输送管道铺设完成。制定《关于整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示范村创建的通知》。
水产健康养殖方面,完成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约亩,已完成测产,并委托第三方进行面积核查;与第三方签订池塘尾水抽样检测合同;按照市政府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禁养区退出任务基本完成。
去年,栖霞还建立本年度农膜回收试点项目网点,回收农膜约17吨,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春夏攻坚,持续提升空气质量
以去年的成绩为起点,今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压力更大、难度更大,栖霞区及时部署春夏攻坚行动,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努力“抢”回更多蓝天。
针对臭氧污染的前置物VOCs,栖霞区要求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按要求落实市重点行业超低排放专项方案,6月底前,2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低于50毫克/立方米。
推进VOCs清洁原料替代。制定全区清洁原料替代专项方案,研究并制定出台源头管控相关方案。开展全区8家涉VOCs企业清洁原料替代专项排查,并加快推进实施。同时加强社会面源防治,将建筑外墙涂料VOCs含量限值纳入施工图审查范围。
实施VOCs综合治理。对全区个液体储罐、14个工业园区、81个锅炉、15个炉窑开展排查,形成治理任务清单交办整治。按要求完成全区套活性炭吸附设施的排查,纳入管理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
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7月1日起所有柴油车执行国六排放标准;推进建立用车大户监管制度;9月底前,完成2个高排放车限行非现场执法点位加密工作;5月底前,完成剩余加油站及油库在线安装及联网;推进重型柴油车环保在线监控工作。
此外,针对大气污染物,栖霞区落实工地扬尘提标要求,加大检查,督促各类工地严格落实《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意见》,每旬调度大气污染防治年度重点工程项目进度。应于6月底前完成的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全区年度VOCs治理工程项目完成比例不低于90%。
稳定水质,确保河道平稳度汛
眼下已经进入南京的主汛期,为了防止汛期河道水质下降,栖霞区排定了汛期河道水质提升方案,主要工作包括:
重点针对近两年水质出现滑坡的断面,组织落实汛前整治、汛期管控及排涝泵站跟踪监测等各项措施,确保汛期国省市考断面水质稳定。
针对1—3月份出现单月水质不达标或累计均值临界达标的国省市考断面,各责任板块应迅速排查识别沿线重点水环境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边查边改。
组织实施一季度已制定完成的辖区内重点断面水质限期达标方案,从二季度起,针对每月新出现的水质难以稳定达Ⅲ类的国省考市断面,于1个月内完成水质达标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按照全区骨干河道“消劣达Ⅲ”行动要求,加快实施相关河道整治方案,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巩固全区消劣成效。
开展区域水平衡核算。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城镇生活和工业园区水平衡核算管理,确保全区吨以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水口、出水口的水量、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到位并联网。
治理噪声污染,提升老百姓满意度
环保投诉中,占比量最大的就是噪声投诉,栖霞生态环境局以解决老百姓身边环境问题为导向,从小处着眼着手,用真情为民办事,亮实招、见实效,治理噪声污染,今年以来环保工作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施工噪声投诉同比下降35%,全区各类环境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3%。
严管工地审批,建立区夜间施工联合审批群,加强对工地施工前的现场核查,严控夜间施工家数,做到“五个不批”:未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制度不批;未落实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案不批;施工噪声投诉强烈不批;中、高考等特定时期,非抢修抢险等特殊原因不批;因违规夜间施工被立案查处,未完成整改不批。
加大执法力度,属地街道加强网格化管理,建立24小时值班巡查队伍,加大对施工工地的不间断巡查(特别是夜间巡查)力度。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录像、留单,收集证据,次日由栖霞生态环境执法局依法立案查处。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来源:栖霞视点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