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里,时不时看到朋友们晒出的扬州瘦西湖秋色图,心动不已。不知我回去之后,秋色还在吗?
忽然就想起那些年香山访红叶的情景,想起怀着功利心去南京栖霞山,没看到红叶,却有异乎寻常收获的快乐的往事。
南京的很多美景,都游玩过不止一次。六朝古都金陵城,看不尽的姹紫嫣红,说不完的前朝旧事。单单沿着在中山陵的大路小路走一遭,就会感觉自己被淹没在幽深的历史红尘中,几乎忘记此时何时,更不知此心做何想了。
无知的以为,栖霞山的命名,是落日晚霞的自然景观,直到去了以后才知道,栖霞山得名于南朝山中的“栖霞精舍”,与落日无关。
像北京香山一样,栖霞山的红叶节,亦已经举办了多年。赶在红叶节过去,没有看到一点层林渐染的美,更别提山头红遍了。甚至于,没有一棵树上的叶子已经红透。红叶的情缘,对有的人是良媒,与我却是很难有机会得到它的青眼了。
想起一个与红叶相关的故事:唐僖宗时,书生于祐在洛阳城墙下漫步。深秋时节,树上红叶随风飘落。无意间他发现一片大红叶上似乎有墨迹,便从水中捞起,细看红叶上,有题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分明是宫女的怨诗。
于祐顽皮地在一张红叶上写下:“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写好后将红叶放到御沟上游的流水中。几年后,科举落第的于祐,早已经忘掉了那次偶遇的红叶诗,到韩泳家教书。某天,韩泳告诉他,家中有一位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唐僖宗放出的后宫女子。并为二人牵线。
二人婚后,各自发现了题诗的红叶,非常激动。满是才情的前宫女,又写了一首诗纪念此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红叶的故事,浪漫中带了命定的情缘,很有意思。
而我,两次去香山,专程到栖霞山,居然没有一次看到想看到的红叶。好在我做人做事随缘即可。看不到红叶,就看美景吧。
回到栖霞山。沿万佛崖往山上攀爬,一边欣赏这事先毫不知情的摩崖石刻,一边观看周边的景致。这是一条狭窄的山中小径,基本少有人工刻意的开凿。前端很短距离的人工台阶走完后,便走在前人攀出来的若有若无的小路上。“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用在这里特别合适。
时不时,两边的树上会掉下一些不知名的果实。好奇心又爱冒险的心性,一面小心地走,一面控制不地弯腰捡几枚不知名的果子,在路边石头上敲开。呵呵,穿了马甲不认识,脱了马甲,认出是野栗子和野榛子。刚刚看到有不少人弯腰捡拾,还以为在捡白果,却是坚果。拿一粒果仁试吃,野果瞬间满嘴生香。生的尚且如此,炒熟后该是怎样的美味!“野味难寻”!
走过乾隆帝御封的“玉冠峰”不久,路更加难走。内衣也汗湿了。脱下外套系在腰上,在一个拐弯处停下脚步,深深呼吸几口山中充满负离子的空气。栖霞山,比我以为的高多了大多了。赏红叶,以为就是一小山包,却是一座真正的山。
前面有游人往回走。为什么?听他们自言自语道:太陡了,过不去。询问一位年龄不大的人,他说有大石头,过不去。会比华山陡?不相信地往上走了一段,发现果然有一堵大石挡在前面。
过还是不过?看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爬了过去,几个女生战战兢兢地犹豫着。一对进山后始终走在前面的恋人,也犹豫着停下了脚步。四周打量一番,想起“山高人为峰”的老话,决定迎着困难,看看实力如何。
于是,开始真正地地“爬山”了。陡峭的地方手脚并用,最难走的一段甚至还借用了双膝,将爬山不看山的老话牢牢记在心中,不低头向后看。过了大石头后,回过身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心中对那段山说:我爬过华山,爬过那里的长空栈道,你这一点点的难度,算什么?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老话说得真对。游玩栖霞山的本意,自是看红叶。可一直找到红叶谷,也没有看到几片心仪的叶子。意想不到的却有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这是登山前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收获。
另一个收获是,栖霞山的红叶是枫叶,我一直认为的赏叶品种,不同于香山的黄栌叶。当地人说,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红叶才到最灿烂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