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卡口有空调和风扇,盒饭伙食也不错,不用为我担心。”17日早上8点半,在栖霞山长江大桥交通卡口,刚刚结束8小时大夜班的党员志愿者宁莹,和父母打了一通视频电话,她摘下防护面罩和N95口罩,用手蹭蹭脸上几道被压出来的深印子后笑了笑,让镜头另一端的爸妈安心。
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党员志愿者宁莹。受访者供图
交通卡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也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4月5日,宁莹主动请缨加入了卡口防疫的志愿队伍。“卡口是三班倒,第一天下了夜班,第二天是下午4点晚班,再下一天是早上8点早班,要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中途只能在吃饭的时候换一次衣服,平均每天要对多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宁莹说。
宁莹的工作是在核酸点进行扫码登记。“我‘不挑活’,任何时候有安排,说一声就会顶上。”宁莹说。指导填写相关信息;每10辆车一组,指引至集装箱前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带领至休息停靠点,等待核酸检测出报告……看似简单的工作流程,宁莹每天要重复数百遍。
在一线值守一个多月,宁莹已有了不少经验。卡口只有移动厕所,穿脱防护服实在不方便,她工作时间就少喝水。大夜班时,凌晨两三点后是最困的,她就在路边走上几圈唱唱歌,瞌睡虫也就跑了。兼顾的每天登记汇报防疫物资的工作,她利用值班结束的间隙一一仔细报备。
宁莹表示,作为一名党龄6年的年轻党员,在防疫的关键时候,在迈皋桥无数老党员的带领下,她在“传帮带”中的战“疫”一线拼搏成长,用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实干的作风诠释“95”后年轻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后浪”的青春风采。
内容来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肖凡通讯员仇敏
编辑
桂宇
校对
吴一唯
责编
钱奕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