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译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不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淡然无求矣。
“署印”,代理提学。五策”,五篇论文;“奏议”,从前大臣对皇帝建议的这些文字。“博”,见闻广博,学识丰富“洽”,对理论了解得透彻;“淹”,文义透彻;“贯”,功夫一贯。
屠宗师批准他补贡的文件,被代理提学的杨先生驳回,不淮他补贡。一直到丁卯年,了凡先生三十三岁,这时主持教育的长官殷秋凕先生,在闲暇时重新翻阅考卷,突然发现了凡先生的考卷,非常感叹地说:“这五篇文章的见解文字,等于五篇奏议,写得真好!怎能使这样一位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老于窗下,一辈子当穷秀才?”于是再次为他申请补贡,这一次批准了。孔先生算得一点没错,确实他的廪生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贡。这时他才完全相信一个人有命运,迟早都有定时,强求不得。于是他的心定下来,妄念没有了,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这种人是标准凡夫,而我们连一个标准凡夫;都做不到,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妄求。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哪里求得到?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燕京”,北京。“南雍”,南京的国子监(国家大学),升为贡生就要到国子监念书。
经典国学书籍全套8册菜根谭了凡四训吕氏春秋·左传山海经孙子兵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战国策京东好评率92%无理由退换¥48.7购买在北京住了一年,他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既然一切皆是命,想什么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实在说,他是被命运所拘,无可奈何。
第二年,他从北京回到南京的国子监。在没有上学之前,先到南京栖霞寺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大师的号,法名是“法会”。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高僧大德,十九岁开始参学,寻师访道,开梧之后,韬光养晦,专做苦行。以后被一些地方名士、官员发现,帮助大师复心了栖霞道场。但是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在山后人迹罕至的“天开岩”苦修。
了凡四训(简体横排注音国学经典诵读本)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1购买大师平常接众,不管谁去访问,一句话都不说,丢一个蒲团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了凡先生去参访,跟云谷大师对坐三天三夜,未曾说一句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