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中,工地管理一直都是重点工作之一。据统计,栖霞区内现有在建工地家,其中涉及渣土外运的工地家;区属渣土运输公司32家,渣土车共计辆,占全市渣土车辆14%,过境车辆高峰时期近万辆次,占全市半数以上。受前期疫情影响,栖霞建设项目渣土外运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全区坚决秉承“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原则,多方联动服务在建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为企业纾困解难落到实处。

在建工地管控涉及住建、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是典型的职能交叉单元。栖霞区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委员会议事平台,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邀请区、街公众委员共同监督,为在建工地优化服务建言献策,提升了服务质效。以中电二十八所为例,其位于栖霞区仙林街道,工地复工以来,区城治办协调区住建、环保、城管部门,仙林街道、区公众委员,每月深入工地一线观摩、查找认领问题、倾听企业困难、现场研讨会办,形成服务闭环。区城管局针对该项目在渣土外运期间遇到的出土难问题,多方奔走、多次协调,帮助企业

仙林街道共设置90个综合网格,个专属网格,将每一个驻街单位纳入其中。通过网格化管理,机关、社区人员下沉到各个网格中,每日巡查点评,每月上门服务,编织一张扎根基层、真情为民的社会服务网。为了把网格织得更密更细更牢,街道又合并同类项,划分出10大类,个网格同心圆,工地同心圆就是其中之一,工地同心圆负责人每日监督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项目部落实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扬尘治理、疫情防控措施等。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格长上报,发挥网格化治理“一网统管”、“一网统防”、“一网统治”作用,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协调到仙林大蒲塘、龙潭街道狮子组及龙窝三个回填点,共计调拨土方5万余方,为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有力条件。环保部门,实地指导企业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要求,在工地围挡、道路硬化、冲洗平台、清扫保洁、裸土覆盖、工程机械、油品使用、运输车辆规范等方面给予“清单式”细微指导,并做好跟踪服务。对于企业提交的夜间施工申请,环保部门派专人第一时间赶赴实地确认,详细掌握施工工艺及进度,在确认压降噪音达标后第一时间予以审批。区公众委员在现场观摩后,提出“在炎热天气要增加喷淋降尘力度频次”、“工地门前车辆停放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等合力化建议,助推工地精细化管理水准。

栖霞区内G60广志路基层社区中心(商业配套)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在正式开工前,区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提前介入,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验,对工地硬件设施配备进行指导,提高项目开工后的运转效率。在得知该项目因施工场地较小,内部堆放待外运的渣土影响到施工进程后,区城管局加快渣土外运审批进度,并会同仙林街道、大学城管委会协助设置渣土临时堆放点,缓解了项目出土压力,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提升了项目建设进度,节约了建设资金,有效保障了民生工程建设。二是过程协同,助力企业申请差别化工地。解决夜间施工扰民、居民投诉等问题,区城管、住建、环保及属地街道,积极助推企业申报差别化工地,并协调办理白天渣土运输手续,使符合条件的工地实现全天候出土。

申报成功的差别化工地,可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管控等非最高等级管控期间维持正常土方外运,并在夜间施工审批、扬尘环保税削减系数等方面享有政策优惠。三是深挖潜力,破解企业渣土外运难题。因受疫情影响,南京市外的土方收纳场地(如:六合、马鞍山和县等)均已关闭。为解决渣土弃置问题,近两年,区城管局牵头申报了西岗街道孟北村(原园博园5号、6号停车场)荒地复垦项目、八卦洲街道中桥村占补平衡复垦项目、栖霞山管委会红梅社区中二组耕地土地整理项目、江苏长鸿生态园项目土方回填项目等一些大型回填场,共计消纳约万方土,在一定程度了缓解了企业出土压力。

在积极推行工地出入口“1+3”制度上,“1”即工地现场配备1名渣土管理安全员,负责开工前对驾驶员的教育,现场车辆秩序管理,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冲洗效果的管控。“3”即每个工地门口冲洗设施相应配套1个拖把刷、1个水桶、1块抹布,现场保洁人员利用拖把刷、水桶、抹布等工具对渣土车辆侧挡板、前档、后档进行刷洗,保证车辆净身出场。二是强化工地源头检查力度。每日19:00至21:00重点检查工地出土前门口保洁人员及设施配备运转情况,督促渣土运输企业规范装载,确保扬尘管控落实到位;次日04:00至06:00,重点检查工地出土停运后门口保洁及秩序情况,督促渣土运输企业认真检查工地周边道路沿线保洁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管,道路见底色,进一步压实企业污染防治责任主体。三是实施“轻微免罚”机制。

积极运用“工作法”,把柔性疏导灵活运用于渣土管理执法实践。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企业非主观故意且违规情节轻微,影响在可改正范围之内,实施“轻微免罚”机制,通过约谈方式进行教育引导、政策宣传,促使相关企业履责,自行整改,今年以来共计纠正轻微违法行为起。

下一步,栖霞区将全力压实建筑工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对辖区各建筑工地进行常态化执法检查。同时,将智慧化工地建设与工地网格化管理的“铁脚板”深度融合,让综合行政执法更“智慧”,在建筑工地管理更“便捷”。

通讯员:朱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