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霜枫赤似霞,三峰高处夕阳斜。摄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称二月花。”春牛首、秋栖霞,作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栖霞山,历经千年的沉淀,依旧保持着那份神韵芳华。每到深秋,这里漫山遍野秋染枫红,层林尽染花落香浓,如火的红犹胜春朝,每年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赏枫。
刚过小雪的节气,寒潮袭来,古城南京出现了跳水式降温。寒冷的周末,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看到朋友圈里栖霞山的红枫成了网络热搜,遂约三五好友准备好行囊前往南京北郊,领略金陵第一明秀山的栖霞丹韵。
栖霞山距南京市区还是挺远的,坐公交约一小时车程。尽管这样,我还是基本每年都会去一趟。因为在城市街头我只看到了秋的一角,这里的秋相清晰可见,秋风秋雨侵袭街边飞飘的梧桐花絮,朦胧雾霾笼罩天空隔绝了行人赏秋的微笑,处处弥漫着肃杀之气,花儿不再竞相开放,鸟儿不再放歌悦耳。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秋韵呢?自从小学那次秋游,栖霞的红枫便成为我心中南京秋天的记忆。事实也是如此,如今在朋友圈、微博亦或抖音栖霞山成了大咖们打卡必到之地。
南京的栖霞山与北京香山、长沙的岳麓山和苏州的天平山并称中国四大赏枫胜地。这里的枫叶品种很多,有红枫、枫香、三角枫,一片片,一簇簇,向远看去,整座山都被红色覆盖。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当地旅游旺季,景区正在举办红枫节,在去栖霞的路上就已经有很多交警在进行交通管制,可是密集的车流还是让我们堵了一段时间才终于到站下车。我注意到,路边的车牌号中有姓皖的,姓浙的,甚至还有姓川、姓黑的。在景区南门,花了40元门票,在嘈杂的人潮中不自觉地向前行进。
南门进去有一条很长的陡坡,我们走了十五分钟就已微汗初现。一个一两岁大的孩子累得走不动路了,吵嚷着要父母抱着,年轻的父母背着小书包,硬着头皮抱着没走多远终于累的停了下来,坐在一旁的石凳上休憩,拿出水杯递予在他们耳边聒噪的“小孙悟空”喝。我们这些“懒癌”患者也不外如是,但两旁的植株还是分散了我们这一路的抱怨,一路上奇石嶙峋、古枫矗立、古藤缠绕,边走边拍照,有时为了抢占最佳拍照位置,等了好久方才轮到我们。旅客中有朋友间嬉笑逗乐,也有夫妻俩带着孩子老人家庭组团出游,爬山虽辛苦,但浓浓秋韵的栖霞山处处洋溢着幸福。
顺着陡坡一路向上,便到了小营盘遗址。这里地势北高南低,相传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驻跸栖霞行宫时,负责保卫乾隆皇帝安全的御林军所在地。曾经御林军的威严震慑百姓回避不在,而今这里商铺林立,成了孩童和大人们休息玩耍的天堂,有卖关东煮之类的小吃,也有仿真射箭这样的文体项目,处处一片秋游景象。
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继续往最高峰凤翔峰上爬,而是直奔赏枫主题,径直下山来到天开岩,因为这里是栖霞赏枫的最佳地。峭壁如截,势若天开,山石嶙峋,参差夹立独特的地貌让赏枫更增添了玩味儿。深秋本是处处弥漫着一股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之气,可这里的枫叶正当红。密集的红枫在飘零落地的枯叶的衬托下更增添了深秋那不可阻挡的有力的美。当我们还回味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时,殊不知栖霞丹韵的这种美历经冬天风霜寒雪的孕育,春天百花争艳后的孤寂,夏天风狂雨骤时的蹂躏更显成熟沧桑壮美,这是一股不屈服向上的信念,正如火般喷薄。
了凡问道这个景点就在天开岩这里,这是明朝劝善书籍《了凡四训》故事的发源地。其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句话本意是教人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可是自然有其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枫叶红了枯了凋零了,这是告别过去,埋藏在地下,混着泥土守望新生命的来临,到了下一个秋天便是重生。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传承的种子延续着片片枫叶总关情的千年梦想。
秋风挥洒青春态,朗日烘托烈焰姿。栖霞山,梦传承的地方,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