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大碗”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陶器,当地人常用它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初秋,栖霞市东山庄村一处院子里,农民孙德民在给女大学生徒弟传授砂大碗的制作工艺流程。

年,栖霞砂大碗被烟台市列为非遗保护项目,孙德民是非遗传承人。

栖霞砂大碗制作主要以栖霞臧家庄东山庄村一带的高岭土为原料。

孙德民和妻子查看一个大号的砂碗。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砂大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

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他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

78岁的村民孙宝松说,以前村子里制作砂大碗的情形让他记忆深刻。

她是我收的第一个徒弟。孙德民指着身边正在忙碌的女孩告诉记者,来自烟台芝罘区19岁的女大学生丁孟竹,已正式拜师学习“砂大碗”制作技艺。

一切从头开始,师傅手把手教得仔细,徒弟一丝不苟学得认真。丁孟竹是曲阜师范大学考古系的大学生,通过报纸了解到栖霞砂大碗传承人孙德民,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下,她寻着地址赶来乡下拜师学艺。

德民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的独特魅力。

丁孟竹觉得砂大碗是一项很有魅力的古老技艺,自己一直对砂大碗充满兴趣,很想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