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通常指的是冷门的知识,不过本文要介绍的点,本身也的确与“天冷”有关。
上个周末,胶东半岛刚迎来一场大范围的降雪。虽然这个周已经雪过天晴,但在很多山坡上,依然可以看到积雪。
而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胶东半岛积雪时长的话题。
(▲雪后的胶东乡村风光)
在气象学中,有一个专门用来衡量积雪时长的术语,即“年平均积雪日数”。这个数值越大,说明一年当中的积雪的时间越长。那么,在胶东半岛的县市区当中,谁的年平均积雪日数最长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山东省志气象志》和《烟台市志》中都有明确记载,那就是栖霞。
其中,《山东省志气象志》载:“(全省)各地年平均积雪日数在8.5(崂山)-36.5天(栖霞)之间。”
《烟台市志》(上世纪八十年代编撰,内容含威海)则称:“全市平均积雪日数24.8天。其中栖霞县平均积雪日数最多,为37.3天,海阳县最少,为12.3天。”
以上两者由于编撰年代不同,故具体数值也有所出入,但这并不影响“栖霞年平均积雪日数在胶东最多”的结论。实际上,按照《山东省志》的说法,栖霞这一数值不仅在半岛区域内居首,在整个山东省也是最多的。
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那么,栖霞的年平均积雪日数为什么会如此之长呢?
(▲山东省志中的年平均积雪日数分布图)
其中的原因,志书里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也不难推断。对照地图可以发现,这多半与栖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众所周知,要形成积雪,首先要先下雪,其次还要满足地表温度在0℃以下的条件(地表温度高,不容易形成积雪)。
而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栖霞在冬季常可以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因此积雪时间较长,也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具体分析的话,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
其一,在下雪方面,栖霞由于距离烟台市区不远,每当烟台下大雪之际,栖霞的雪往往也不小。
其二,栖霞由于是胶东半岛为数不多的内陆县市,冬季气温也整体偏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
其三,栖霞地处胶东屋脊,境内多山,雪落在这些山的阴面,阳光难以照到,自然就容易积累下来。
如果将这三点原因提炼为更通俗的话,那就是:下雪比栖霞多的地方(比如芝罘),气温却比栖霞高;而气温比栖霞低的地方(比如莱阳,《烟台市志》载:1月份气温最低,全市平均为零下2.7℃。其中莱阳县为低温中心之一,可达零下4.2℃),下雪却没有栖霞多。(注:昆嵛山周边下雪也不少,但距离大海终究还是近了一些)
(▲暂时没有找到牙后的雪景图片,暂且看看唐山后坡的场景)
以上分析,主要是根据书本知识而来。如果想要有切身实地的感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趟栖霞牙山后坡。
记得有一年冬天,笔者跟朋友去往牙后村参观。当时距离上一场雪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别的地方早就看不到积雪痕迹,但我们当转入从东野到牙后的那条山谷,就赫然发现山上依旧有大片皑皑之色。
因此,关于此次所讨论的话题,相信住在那附近的朋友应该很有发言权吧。(本文作者:耳左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