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你必须要和很强、很有力量的东西去碰撞,你才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自我,什么叫命!
所以,在这个世界中,也只有不认命,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有着重新洗牌的机会。
我见过只知道抱怨从来不去行动的人,也见过自卑自弃不愿意抓住机会的人;但同样也听过无腿老人通过43年的训练登顶珠峰的故事。
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不一样,但是只要你不认命,你的命运就永远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比如明代的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曾被大师直言只能活到53岁,而后凭借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活到74岁
命里53岁死亡,终生无嗣,经指点改名“了凡”,后逆天改命
袁了凡原名袁黄,出生于浙江嘉善,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袁黄也就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
小时候的袁黄其实学习还不错,但是有一天,母亲突然对他说:“你放弃科举功名吧,去学医。”
袁黄非常不理解,便对着母亲大喊:“可是我想读书啊。”
母亲回答道:“学医能赚钱,还能救济别人,而且这是你父亲之前一生的心愿。”
听到这话的袁黄,也就只能作罢,听从母亲的意愿。
事情到了17岁那年,袁黄独自一人在慈云寺门口摆摊卖草药,这时候有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从旁边走来,盯着袁黄端详了半天,然后躬身说道:
“你不应该在这卖草药,因为你是仕途中人,如果现在改行去读书,明天可以中秀才。”
由于听说孔老先生是《邵子神数》的传人,袁黄便抱着试探的心态将此事告知了母亲,半信半疑的母亲把让孔先生算一算袁黄小时候的事情,结果全都分毫不差,母亲跪服,转头就将袁黄送进了书馆。
不出所料,一年之后袁黄果然考中了秀才,并且所考的名次都和孔先生预测的一模一样。
所以袁黄和母亲对于孔先生所说的话深信不疑,而直到有一次,孔先生将袁黄日后的经历全都算了出来,从何时生到何时死,哪年成为四川大尹,任期多长时间等等,全部算了出来,而其中也点到了袁黄,会在53岁寿终正寝,终身无嗣。
这一结果不免让袁黄接受不了,而日后的种种事迹也表明,孔先生算的是对的,之后的袁黄便开始唉声叹气,心如死灰,觉得一个人的命就是被安排好的
“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没有用。”
直到袁黄转回南京国子监读书之前,他去拜访了一次栖霞山的云谷禅师。
在这里,袁黄和禅师对坐一室,三日不眠。
袁黄的这一表现,自然吸引了云谷禅师的注意力,禅师便问道:“凡人正是因为心中妄念太多所以才不能成为圣人,你为何三日都没有妄念?”
袁黄说道:“我一生的命运已被孔先生算定了,命由天定,还有什么好想的呢?”
听完此话禅师笑道:“我以为你是一位豪杰,没想到还是一位凡夫;要知道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被禅师开导后的袁黄顿时明白,之所以自己会被算尽命运,是因为自己始终没有跳出命数。
顿悟后的袁黄寻求了跳出命数之法,随便拜别禅师,匆匆赶回家中跪在佛前忏悔,并做了一道疏文,
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
也就是在这一天,袁黄将自己的号改为“了凡”。
之后的日子,孔先生算的命一次又一次的失灵,袁了凡更加相信,命就可以改变的,并立誓要日行一善,从此逆天改命。
而后的袁了凡许愿做三千件善事而求子,后来果然得子。又继续行善,为百姓减粮减税,在当时历史上也被称为“减粮善政”,后来到袁了凡53岁那年,孔先生算的最后一件事再次失灵。
“我无病无痛,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而后的仕途越走越顺,直到年老体衰之时,袁了凡决定回家养老,在家颐养天年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一生甚是传奇,便决定将抗争宿命的经历写下来,训诫后人。
于是他动手撰写了4篇文章,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而后将其命名为“戒子文”,后因广为流传,大家便将其称为《了凡四训》。
四百年来,《了凡四训》不仅流传于中国各地,甚至对日本的政经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曾国藩在读完这套书之后豁然惊醒,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随后奋发图强,终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而且曾国藩也将此书列为子孙一代必读的人生智慧之书。
胡适曾读完之后赞不绝口:《了凡四训》是研究我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日本著名汉学家安冈正笃先生曾说: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道相将此书视为“治国宝典”
不仅如此,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也对此书倍加赞赏,并表明当时皈依佛门正是因为《了凡四训》的影响。
这套以了凡个人经历现身说法训示子孙的家训,其思想核心是“改过”和“积善”,由于其突出的成就,所以被誉为“东方励志奇书”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
对于生活在浮躁喧嚣当下的我们,这本书中的谆谆教诲,对我们的意义尤为明显。
不妨拿起这本书,用来丰富自己,用来教育孩子,也就是一顿饭钱,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