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为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之作,而且是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篇流传千古的妙文和商丘还有很深的渊源。其中,“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描写的就是汉朝时期梁国“三百里梁园”的盛况。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年12月版)文下注:“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士在此饮酒赋诗。‘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王勃笔下的“睢园”指的就是西汉梁孝王所营建的梁园,因为建于睢水旁的睢阳之地,故有此称。因园内种植有大面积的竹子,又称修竹园。
王勃为什么要用“睢园”来代指“梁园”?因为睢水当时自西而东流经梁园,两岸翠竹绵延数十里,晨雾缭绕宛若仙境。梁孝王在梁园里面经常狩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司马相如等云集于此,成了座上宾。《滕王阁序》中所说的“彭泽”则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而用“气凌”二字,则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睢园绿竹”也因王勃这篇千古绝唱而名闻天下,由此“睢园”成了“梁园”的代称。
睢水之畔修竹韵悠然仙踪聚宝盆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篇课文是《井冈翠竹》,里面的语句至今仍能背诵:“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然而谁能想到,如今一马平川的豫东大平原,在汉代时也曾有青翠的竹子遍布大地,而且也如井冈翠竹一样一眼望不到头。《水经注·睢水》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萌渚,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当时梁园所植竹林规模很大,一年四季景色幽静秀美,《南都赋》云:“东苑望囿,三百余里。其竹,则筼筜籦,籂篈篃,疏篁密篠,布珑夹池,檀乐蓊茸,婀娜陆离,露滋雪映,风靡云披。”在三百里古典园林中,睢园翠竹的形、色、音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睢水潺潺自睢阳古城东流,绿波透过晨光粼粼映照竹韵。离宫红墙庄重,晨雾氤氲缭绕竹隙穿行,融洽大汉晨钟声声。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文士欣欣然醉在此意境中,多了许多灵气,令人神往。《太平御览》卷中引《图经》云:“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诸方游士各为赋,故馆有邹、枚之号。”梁园修竹搭配石景、清池、幽径,风过处“起舞弄倩影”,不着笔墨却胜似丹青。《梁王菟园赋》云:“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临广衍,长冗故。故径于昆仑,貇观相物芴焉子,有似乎西山。”这里成为睢园墨客不断寻求智慧充实自己的心灵家园。
在梁国,竹子不仅是梁园胜景,而且是“金山银山”。在当时,竹子的收入是梁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清康熙《商丘县志》载,梁园修竹乃“官收其利,因名官竹”,即所有竹子的收入皆归官府,所以又称官竹。梁园的竹子称“修竹”,是指竹林高大茂密。盛产的竹子制农具、竹简,或扎竹筏、编竹席,或制乐器、工艺品等。嫩的竹笋还可食用。一根竹子撑起一方经济,成了梁国增收的“绿色银行”“聚宝盆”。而考证梁园中修竹园的具体位置,年《商丘县志·文物》:“竹圃:在今城东南,人称梁孝王竹园。在今王坟乡陈坟村南,沿睢水两岸向东南延伸约5里。”至今,陈坟村有“兔儿园”之称,也与史料所载位置相吻合。
七台并峙扮梁园盛迹文雅访古村
“梁王已去明月在,月来还照梁王台”,明代的李梦阳在游览梁园故迹后,发出如此感慨。梁孝王在梁园内曾筑有“七台”:蠡台、女郎台、凉马台、雀台、吹台(文雅台)、清冷台、平台,这在《水经注·睢水》中皆有记载。蠡台位于古城南门内稍西位置,“甚秀广,巍然介立,超焉独上,谓之蠡台,亦曰升台焉”。蠡台原称虎圈台,旧日为宋国圈养老虎的地方。宋景公曾令工匠为他制弓,九年才制成。景公问:为什么做得这么久?工匠答道:这张弓耗尽了我的全部精力。工匠献了弓回家去,三天后就死了。于是宋景公登上蠡台用此弓向东射箭,这一射距离竟有多里,箭最后落在彭城(今徐州)东边,余势仍很强劲,箭头深深穿入泗水石桥中,可谓奇观。
蠡台旁有女郎台、凉马台、雀台等。《水经注·睢水》记载:“蠡台如西,又有一台,俗谓之女郎台。台之西北城中,有凉马台。蠡台直东,又有一台,世谓之雀台也。”女郎台多为梁王嫔妃或公主登临之台,故有此雅称。凉马台为梁孝王每逢骑马游猎后,洗马于曲池,凉马于台上,故名。雀台为城内观赏孔雀之台,同时又是按照易经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布置的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梁王故宫内还有吹台,“城内东西道北,有晋梁王妃王氏陵表。东即梁王之吹台也,基陛阶础尚在,今建追明寺。故宫东,即安梁之旧地也”。梁王吹台,即今商丘古城外文雅台。孔子曾在此行教,杜甫曾与李白、高适登临游览,并有“昔我游宋中,气酣登吹台”之句。又有清冷台,“池东又有一台,世谓之清冷台”。《太平御览》引《图经》云:“梁孝王又有清冷池,有钓台,谓之清冷台。”李白曾在清冷池旁的清冷台相送好友岑勋,作《名皋歌》。
“赏月要赏梁园月”,元代的张鸣善在《普天乐·咏世》中写道:“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梁孝王同士人在梁园赏月最多的地方,是在平台离宫内,因此“平台夜月”成为梁园胜景之一。后世文人雅士多到平台怀古发幽。南朝宋谢惠连在此作《雪赋》,故又名“雪台”“雪苑”,有“平台宴雪”“平台夜月”等典故。李白在此游览后作《梁园吟》:“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孝王的平台离宫,是在宋国平台的台基之上筑建的。“平台”之名源于宋平公,《左传·襄公十七年》载:“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平公筑台。”台建成后,成了宋平公游乐观景的所在,便有了“平台”之名。平台的位置在哪里呢?清康熙《商丘县志·古迹》:“平台:在城东北二十五里,亦梁孝王筑。”即今商丘市平台村,如今仅存一通清光绪十九年(年)所立的平台寺记古碑。村民说,新中国成立后平台寺还巍峨依旧,后“破四旧”被毁。
八景竞胜皆呈芳文化复兴又逢春
“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梁园是昔日繁华梁国的“城市山林”,虽处闹市却能“隔尘”“隔凡”。尤其园内“七台八景”,更是小巧而精雅。“梁园八景”是梁宋故地商丘的重要文化名片,分别是:睢园绿竹、百室呈芳、灵山落猿、龙岫烟云、雁池鹤洲、西园宴雪、秦岭望乡、栖霞晚照。王勃的《滕王阁序》用典将“睢园绿竹”意境升华,睢水边的绿竹一袭翠衣婷婷袅袅,竹影映水中,水波弄清影,翠竹流水动静结合,亦真亦幻映衬着梁园的神韵。清代虞城人叶元滋曾在古梁园重新栽植竹林,再现昔日竹圃之盛状,并邀请归德古城“雪苑六子”吟诗作赋。
西汉时期,梁孝王在平台之上筑建离宫,且自都城王宫连属于平台30里的距离内皆是上下两层的复道,路两边亭台楼阁、宫馆别墅延绵不断,被称为“百室呈芳”。清光绪《虞城县志·古迹》载:“百室呈芳:即兔园内之百室山。地志所谓‘宫观相连,佳树奇果,瑰禽异兽,糜不毕备’是也。”梁园内的百灵山、落猿岩则为中国假山之始,“灵山落猿”为梁园八景之一。《三辅黄图》云:“梁孝王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此假山之始。”百灵山遗址处今建有灵台寺,故址在周集镇苑庄村西。栖龙岫又有龙啸固、龙谯固等别称,因其巍峨陡峭,积石成峰,烟云缭绕,如龙显形长啸著称,故称“龙岫烟云”。明代张嵩诗云《龙岫烟云》:“兔园龙岫孝王台,石蹬荒凉尽绿苔。”柳泽亦吟:“乘闲龙岫一登临,漠漠烟云霁复阴。”故址位于今乔集乡六庄小学院内。雁池鹤洲则位于汉唐睢阳古城南大湖内,《南都赋》记载在蠡台附近:“旁接雁池,绿争漪涟,秋浪涨雨,春波拍天。鹤洲背其后,凫渚面其前。”
梁园虽称“东苑”,其景观不仅分布在睢阳城东,在城西依然有苑囿景点,那就是西园和西山,其位置即今梁园区王楼乡三陵台一带。枚乘《梁王菟园赋》记载:“日移乐衰,游观西园,极欢到暮。”又载“西园多士,平台盛宾”,即平台离宫是盛大的宴饮欢娱之所,而西园则是雅士游览发幽之地,故有“西园宴雪”雅致。“秦岭望乡”是在梁国经商之人登临望秦岭怀乡之处。南朝梁任昉《述异志》载:“梁孝王筑台,中有望秦山,商人望乡之处。”《西京杂记》称之为“望秦岭”。今商丘汉梁文化公园有望秦岭遗址。三百里梁园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在商丘的行政区划内,它还包括今山东曹县、单县的部分区域,因为西汉时这里隶属梁国管辖,如单县栖霞晚照即是当时梁园胜景之一。年版《单县志·文物名胜》载:“栖霞山:又名梁王台,即今单城西南角高埠。栖霞晚照,为单县古八景之一。”其遗址在单县护城堤的西南部,俗称“老山堤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