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文学史上可谓诗国。尤以在六朝建都之数百年中,国势虽属偏安,而其人士之文学思想,多倾向自由方面,能打破传统之桎梏,而又富于创造能力,足称黄金时代,其影响后世至巨。”在文学家胡小石首次视南京为“诗国”之后,南京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文化底蕴越发根深蒂固,并且有了颇具当代性的表达——文学之都。作为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推出的“文学之都经典文库”系列之一,一本《诗国南京》则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南京悠久的文脉和杰出的文学成就。日前,该书成为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的“共读南京”二月品读书目,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和南京大学文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刘驰,分别进行品读和线上导读。“诗国南京”称谓里的丰富内涵程章灿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一职,他从中国古典文献发现,早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过“诗国”这个词语。那么,南京何以被称为诗国?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在此70年前,文学家胡小石则以“诗国”为南京的文学地位下了定义:“南京在文学史上可谓诗国。尤以在六朝建都之数百年中,国势虽属偏安,而其人士之文学思想,多倾向自由方面,能打破传统之桎梏,而又富于创造能力,足称黄金时代,其影响后世至巨。”正如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所言,“‘诗国’一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文学之都’,更具有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诗国南京》一书也提供了很多依据,书中选取了位诗人以及他们的首诗,时间跨度从六朝到年,大致可以分为南京人写的诗和写南京的诗。即便如此,但这仍只是南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有关南京诗作的很少一部分。在程章灿看来,如果把历史上南京诗篇比作一大锅肉的话,那么这本《诗国南京》里所选的位诗人、首诗,就只是其中的一块,即尝鼎一脔。诗人多体现出南京的“开放包容”南京诗歌历史长达两千年。历史上南京有哪些名家名诗令人过目不忘?又有多少诗歌与民谣传承至今?程章灿分别从南京诗人多、诗体多、诗学多、读者多、诗地多等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南京诗人“太多了”。据程章灿介绍,清代南京朱绪曾,曾编了一本《金陵诗征》,共92卷,书里所选的就是历代写过南京的诗人,数不胜数。其中,本地诗人包括清代的邓廷桢、朱绪曾、陈作霖等;还有一类是流寓南京的外地诗人,如大名鼎鼎的李白、王安石、袁枚等;此外,还有一些属于匆匆过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到南京呆上几天,也会留下或者写作关于南京的诗篇。从这些数不胜数的诗人中,刘驰则看到了古代南京“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在他看来,《诗国南京》一共收录了位作者的作品,这些作者分布于各个朝代,既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各有各的特点,但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外地人特别多。“很多大诗人都不是南京人,却写了很多有关南京的诗词。”比如《诗歌南京》一开始选的谢灵运、谢朓两人,都不是南京人,却对南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刘驰表示:“王、谢两大家族,就是外来的世家大族,直接造就了南京南朝时期的文化辉煌。”南京众多地名为何会很有诗意关于南京的诗歌,包括诗词曲赋,诗歌当中又分古体诗、律诗、绝句等,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呈现出南京诗歌体裁和题材的丰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诗学的人以及这方面的书也特别多,在程章灿看来,这些诗人的作品已经引起本地以及外地、国内外很多研究诗歌、热爱诗歌的学者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加以进一步地探讨,再进一步地整理。”这些诗人既是读者,又是被读者。程章灿指出:“他们读了南京,对于南京的历史文化有感觉,用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他们写出来的阅读体会,他们的诗歌作品又成为后来人们阅读南京的依据。”其中,“金陵怀古”即被诗人们频频用作读后感主题,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金陵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至今仍被人所津津乐道。据程章灿介绍,有人曾经整理过一个表格,历史上到过栖霞山的古代文人诗人,有好几百位;描写玄武湖、紫金山的诗歌,随便找找都有好几百首。在刘驰看来,诗人的才情往往需要外在山水、城市的激发,才能喷涌而出,挥洒成章;每个地域、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带给诗人的灵感是截然不同的。正因如此,由于很多诗人把南京的众多地方一写再写,这就使得这些地方沉浸在了一种诗歌传统里面,比如刘禹锡《金陵五题》里面写到的石头城、乌衣巷、台城,今天只要一提到这些地名,大家就会觉得非常有诗意。“虽然相隔千百年,但我们仍然能感觉昔日的诗人近在咫尺,他们的悲欢喜乐,总能溢出纸面,与我们共通。”[-01-22]来源:金陵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