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曾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老话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都强调了“善”的价值观,而佛教的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是在引导人们要多行善事、积德行善。
佛教常说的慈悲为怀,这里的慈悲就是关怀,爱世间的一切众生,用自己的善心和善行去洒下爱的种子,让人们感受到爱的阳光,从而去享受爱的温暖和人间真爱。
佛教大德高僧慈悲为怀,把弘法利生当成自己的使命,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德行和修行去感化人们,从而为人们撒下了爱和善的福田,引导人们走向了一心向善之路。
而历代佛家四众更是秉持佛教慈悲为怀、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把善和爱传播出去,而正慈法师就是其中一位。
正慈法师12岁出家,一心修行,19岁成就湖北省佛教界“状元”之名,后更是获得中国佛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先后成为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山弘化禅寺、湖北黄梅五祖寺的方丈。
从年开始,正慈法师用慈悲的理念去帮助多名贫困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爱,点亮了他们心中温暖和感恩之光,让大爱撒向世间,感动了无数人们,他的事迹更是让我们潸然泪下。
袖手旁观乃佛门最大的忌讳
年,在一次机缘下,正慈法师得知,湖北黄冈有一名学子,虽然他出生贫寒,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考上了大学,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之事,可是喜悦过后,一家人开始为学费而发愁,父母更是为此难过的流下眼泪。
正慈法师得知后,他深知这家的困难,便积极的发动身边的人捐款,好让这位学子能够完成大学之梦,以后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在善心人的慷慨解囊下,得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本是一件善事,可是却有人提出疑惑,说你一个出家人,不好好的去修行,去搞捐款,是不是别有用心等等。
面对这些非议,正慈法师全然不顾,只管做好自己,正如《了凡四训》所说:“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谤”。
正慈法师说,佛教常常劝导人们要断恶修善,而我们的修行,修的就是善和爱,如果看到这种事情,却不闻不问,那才是佛门最大的忌讳。
“状元和尚”的由来
那么正慈法师为何会如此重视这些学子呢?这还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正慈法师在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刘仁八镇大董村,原名董善承。
12岁时,跟随常乐法师出家,由于自幼天生聪慧,出家后,一心修行和学习文化,17岁考入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更是刻苦发奋读书。
19岁以佛教界“状元”之称进入中国佛学院本科班,4年后考上研究生,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得到中国佛学名家吴立民先生的指点,随后放弃留京任教机会,来到黄石,走向弘法利生之路。
正慈法师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他深知上学的重要性,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学子们迫切上学的那种愿望。
成立“慈云助学”,圆多名学子之梦
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子,让他们可以完成心中的大学之梦,免去他们经济的负担。
正慈法师发起了“慈云助学”慈善机构,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来帮助这些贫穷的学子,好让他们好好读书,不仅让这些学子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和大爱,还让他们心存感恩之心,将来去回报社会,让他们的善心惠泽四方。
从年到年,正慈法师总共资助了人,资助金额共达.2万元,时至今日,正慈法师依然在坚持资助。
年8月28日在湖北省大学生资助仪式上,受助学生代表汪祖智曾说到,虽然我们贫穷,但是我们有坚强和不屈的精神,我们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我们将会更加努力、拼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将会去回报社会,用感恩之心去传播我们的爱和善。
在成立之初,也得到了许多善心人士和义工的加入,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奉献了他们的爱心,亲身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把爱的种子撒下,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大爱。
而这些学子,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更懂得感恩,以后会把这种慈悲、爱心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爱的温暖。
有人曾亲切的称正慈法师为“活菩萨”,而他却说,这些发善心的人才是真正的活菩萨,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正慈法师的慈悲为怀。
为了更好的帮助这些学子,他们都会亲自去拜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而且这些资金,他们从不经手,都是捐款人直接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
正慈法师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能够帮助他们,就是慈悲,同时也是破除自我内心的执着。
感恩正慈法师的慈悲之心,也感恩那些善心人士,正是您们的善心,让人们感受到人间大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