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美丽栖霞。南朝陵墓石刻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又名六朝石刻,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栖霞“委蛇东西,忽为南北”的得天地势,在南朝时期帝王贵胄的眼中是风水宝地,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着许多南朝陵墓石刻艺术精品。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气势恢弘的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了,南京曾经的市徽就是以其作为蓝本制作的。
威风凛凛,震慑八方
萧景(年-年),本名萧昺,字子昭,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梁文帝弟东阳太守萧崇之之子、梁武帝萧衍的堂弟,受封吴平县侯。在梁武帝诸多兄弟(堂兄弟)中,萧景算是出众的一位。
因这些南朝陵墓石刻,千年时光,古今相连
“萧景之才辨识断,益政佐时,盖梁宗室令望者矣。”萧景有舌辩之才,能决断事务,曾随萧衍逐鹿天下、南征北战,年仅三十九岁时,就已经历任数州刺史,也当过县令,都督过诸州军事。既能治政,又能领军,加上兼任门下省主官侍中,梁帝萧衍每遇军国大事,常与萧景商榷。
普通四年(年),萧景在郢州病逝,时年47岁,追赠侍中、中抚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
萧景去世后,初葬于江夏,后迁葬建康(今南京)。目前,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位于栖霞大道南面的十月村路,经考古勘探和试掘,暂未发现地下墓葬,地面现存石辟邪一,神道石柱一。
“行走六朝·栖霞国宝”活动
乘坐公交至十月村东站,然后向西步行,从栖霞大道转至十月村路,大约米即可到达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地图上显示为:萧景墓神道石刻)。十月村路东侧,庞大的石辟邪巍然屹立,体态健硕圆润,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右腿前迈,颇具气势。另一侧,有高高矗立的石柱,柱头的圆盖之上有一只仰天长啸的小辟邪,惟妙惟肖,煞是灵动。
两相对望,驻守千年
此尊石辟邪被称作“南京地区最美的辟邪”,石柱则是现存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例。现在,外围皆有木栅栏围起保护,石柱一旁还设有避雷针,避免雷击破坏。
年,“萧景墓神道石刻”(即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伫立于“神兽”前,仰头观摩,领略其神韵,仿若穿越千年。
走近细看,石辟邪腹侧装饰有双翼,翼前部雕刻勾云纹,并延伸到前肢左右两侧,四肢健壮凶猛,翼后部装饰6根翎毛,整尊辟邪呈蓄势腾飞状,造型给人以震惊威慑之感。其优美流畅的曲线,体现出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圆雕技艺。
石刻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有自己的市徽,其设计灵感便来源于这尊石辟邪,寓意“虎踞龙盘今胜昔”,展现出一个正在腾飞的南京。包括官方标志物图形在内的(南京电视台旧台标、中山门外的石辟邪、南京大学的校徽)大部分辟邪标志,皆以此为原型,这也使得南朝陵墓石刻为更多人熟识。
南京曾经的市徽、市旗、市徽徽章
南京电视台旧台标
南京大学校徽
“国宝”级的南朝陵墓石刻,在栖霞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艺术魅力穿越千年,至今打动人心,留待我们细细品味。下回待续……
#温馨提醒#如想参加“宝藏栖霞·探秘六朝石刻”活动
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页、了解详情
-END-拟稿人:张 旭审核人:邢 鹏发布人:吴 芸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如果您喜欢小栖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记得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