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都在跑学校招投标审查,实在抽不开身——新城积聚了十多万人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小学、幼儿园要赶快上马。”年宁镇扬党政联席会召开前夕,记者约请句容宝华镇副镇长孙洪钰采访,他只在1日中午抽出一小时和记者进行了交流。
孙洪钰在跑的小学幼儿园项目,是宝华新城将要补上的又一块公共服务短板。从年开始,宝华新城从整治道路、配医院,掀起了一场治环境、强配套的城市更新改造,目的是全方位接轨南京仙林,建设句容融入南京的“桥头堡”。
小马拉大车,“乡镇架构”服务十几万居民
宝华是一座新城,何来更新改造?
“新城建得太快了,而且项目单一,基本是房地产项目。”宝华镇负责规划建设的闵照彤回忆,宝华新城从年、年开始大规模开发,那时南京地铁2号线通车不久,终点站经天路站距宝华不到3公里,仙林白象片区也开始建设,南大、万达茂、仙林湖等地标项目落户,把一河之隔的宝华全带热了,恒大、碧桂园、金地等十多家开发商前来开发,短短七八年,数百栋高楼在宝华片区拔地而起。
由于房价较低,距仙林又近,宝华在短短七八年内,集聚了十几万人口,“凭空”造起了一座城。可新城基本上是乡镇的架构和“班底”,一下涌进了这么多人,“小马拉大车”,环境、配套到服务骤然吃紧。
“刚住宝华时,感觉和仙林是‘两个世界’。”家住宝华的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小吴回忆,仙林东路面层破损,坑洞相连,雨天积水,绿化也很稀疏,“可是宝华的房价便宜啊,刚开始时才五六千元每平方米,现在也只有一万二三千元每平方米,不到仙林的1/3。”
“基本上是南京人在宝华买房,让‘新宝华人’住得来、生活好、安下心,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职责,也是新城可持续发展之路。”孙洪钰介绍,从年开始,他们投资3亿多元、耗时18个月,对仙林东路进行环境提升,路两边拆了1万多平方米临建。小区按照组团布局,设置了多个社区中心,招聘了多名社工,为居民提供服务。政府委托建设加上开发商自营,投用了6个菜场。眼下,新城一方面梳理地下管网、整治水环境,一方面推进学校、商业配套,今年下半年1所小学、3所幼儿园要动工,总投资5亿多元。
环境大改善,“遮”不住高楼冲天起
更新改造,让宝华新城从环境到品质上了一个台阶。记者驱车仙林东路看到,道路分出了很宽的中分带、侧分带,路旁设置了坡地绿化、港湾式站台和休闲驿站。3公里长的道路两边,影城、饭店、银行、花店、便利店,吃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环境整治后新城人气很高,烟火气很旺!”新城社区负责人自豪地说,单是宝华的小饭馆,就有家。
对于一河之隔的宝华新城,“老大哥”仙林大学城给予了很多呵护。大学城的商业、公园、医疗就近为宝华配套,开自仙林的D5、、公交车贯通宝华,平均10分钟一班车。
“帮宝华就是帮自己。”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由于仙林房价较高、用地紧张,宝华承接了不少仙林年轻上班族、创业者的居住、办公和创业功能,像南大不仅在宝华着手建设青教公寓,还规划了双创科技园。吸引南大这样的仙林高校建设研发园区,也是宝华新城产业转型的重点,因为过去新城主要发展的是房地产,其他产业没有齐头并进。
但毕竟分属两个行政区,宝华和仙林发展中并不是都能“同频共振”。孙洪钰介绍,宝华距地铁经天路站不太远,居民一直呼吁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宝华,可地跨两市,只能通“城铁”而不是“地铁”,发改部门通不过。不少宝华居民只能选择开车上班,加剧了仙林大道交通紧张。
而宝华仙林冲天而起的高楼,也让紫东规划者十分“介怀”。据统计,宝华新城建有18层以上的高楼多座,其中接近百米的超高层座,形成一道“连绵的墙”。“青山遮不住,还是冒了头。”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流遗憾地说,伫立汤山北侧的园博园观景平台,宝华的高层建筑还是冲出了宁镇山脉的天际线,成为紫东地区的一道“硬伤”。
规划“一张图”,护航跨界一体化
7月1日,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出炉,规划为“南京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希望利用紫金山以东丰富的丘陵岗地,建设“林中之城”“立体公园城市”。虽然受制于行政区划,南京紫东规划没有把宝华新城囊括在内,但设计方认为,宝华距离紫东核心区最近处只有1公里左右,比汤山、栖霞山、麒麟等板块都要近,影响也更大。
规划专家认为,宝华新城其实是仙林乃至整个紫东地区的配套区,不仅为南京新就业人群提供了居住场所,为紫东的众多板块提供了就业人口,还可为仙林高校提供研发、创业用地。如果当初和仙林一道规划,宝华新城的环境品质、服务配套无需“二次改造”,开发强度也不会这样高。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更新改造提升了宝华新城为紫东地区的配套服务能力,但高楼也对紫东核心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以宝华为镜鉴,重要的是今后的同城化发展中,真正推进跨界一体开发。”何流认为,跨界地区须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思维”,把分属不同行政地区的产业分工、城镇协同、用地管控落实到“一张图”上。
“一张图”管理,背后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体制机制。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管理局局长陈小卉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不但有主要领导座谈会制度,还建立了执委会、理事会,在这些实体化运作的工作机构下,示范区不但设置了统一的产业准入门槛,近期又出台了国土空间规划。
“除了顶层设计,还要建立规划约束和利益形成机制。”何流介绍,“浦口—南谯”跨界合作区商定共建滁河风光带,沿滁河一公里范围不新建建筑,如此南谯既通过建设湿地旅游区吸引南京游客,又保护了下游浦口的水环境。“江宁—博望”跨界合作区除了共同发展智能制造业,还划出1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合作区,把江宁溪田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拓展至博望境内,博望引进了江宁的产业项目,江宁扩大了园区开发空间。
“只有通过规划和市场的两只手,才能避免过度开发、一锤子买卖等短期市场行为,推进可持续的、有动力的跨界协作。”陈小卉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