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金陵文化的中心。据《建康实录》记载,“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南京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和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文化。南京地名作为历史见证,从山川、河流、街巷、里弄,到桥梁、寺庙、衙府、书院,都饱蘸浓郁的金陵文化气息,独具魅力。
一、南京地名标记了金陵山水相映的地理特征
地名是地情的名片。南京“负山带江”,背靠宁镇山脉,滨临滚滚长江。城内与近郊有钟山(紫金山)、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五台山清凉山、马鞍山、狮子山、牛首山、汤山、方山、幕府山、栖霞山等,秦淮河、金川河等流经市区而注入长江,玄武湖、莫愁湖像两颗明珠布列左右。南京的地名体现了典型的山水相映的地理特征。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观看金陵山川形势,曾感叹道“钟阜龙盘,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龙蟠虎踞也因此成为南京的别名。龙蟠、虎踞就出现在南京的地名中,如:龙蟠里、龙蟠路、虎踞关、虎踞路等。与山有关的地名有小红山、东山、梅山、梅花山、黄土山、白马山、白果山、戚家山、童家山等。与水有关,以江、河、湖、海、泽、溪等通行的自然水体之名转标地名的有三汊河、进香河、信府河、上新河、西河沿、北河口、西流湾、小柳洲窑湾、沙湾、七家湾、萨家湾、西家大塘、黄家塘、五塘村、柳塘、金沙井、金川门、水巷、水佐岗、水西门、乌龙潭、白鹭洲、珍珠泉、东水关、南湖、小西湖、涵洞口、八卦洲、城河路、龙江路、江边路、长江路、清溪路、燕江路等。
河多水多,自然桥也多。二板桥、二道桥、三步两桥、五龙桥、四象桥、九龙桥、大石桥、大中桥、小粉桥、东善桥、西善桥、西桥、下浮桥、红土桥、白水桥、水关桥、铁心桥、回龙桥、老虎桥、狮子桥、螺蛳桥、莲花桥、豆菜桥、逸仙桥、中山桥、糖坊桥、竺桥、油坊桥、玄津桥、武定桥、通贤桥、文昌桥、朱雀桥、浮桥、丁家桥、严家桥、利涉桥、虹板桥、异平桥、宝塔桥、大中桥、盐仓桥、鸽子桥、鼎新桥、新桥、珍珠桥、北门桥、长干桥、赛虹桥、迈皋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除桥以外,有江有河的地方,码头,渡口也自然产生,与之相关的地名如:三民码头、下码头、中山码头、桃叶渡、毛公渡、煤炭港、棉花堤等。
二、南京地名沉淀了金陵帝王州的政治色彩与历史沧桑
“金陵帝王州”,深受政治影响是金陵文化的典型特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曾长期把龙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南京作为古都,以龙为象征的皇权文化留下大量的历史痕迹。在南京地名中与龙有关的有:龙蟠里、龙蟠路、龙膊子、龙尾坡、龙虎营、龙虎巷、白龙山、乌龙潭、龙光寺等。
许多地名与皇帝的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回龙街,相传朱元璋经常外出巡视建城情况。一次,他视察了聚宝门以后,又转到三山门来视察。因街道路面尚未铺好,交通阻隔。“圣驾”只好折返回宫。此街取名“回龙街”。龙门街,在夫子庙附近的贡院明远楼前,南北走向,街上门楼重重,牌坊座座,明清两代的江南举人,都是在这座贡院里“考”出来的。到贡院去必须经这些门楼、牌坊。过去文人学子,把中举、中进士、状元,进入宦海,视作“入龙门”、“跳龙门”。为图个吉利,遂称此街为“龙门街”。双龙巷,相传南朝皇帝刘裕兄弟诞生于此而得名。龙泉巷,此巷曾有一井,朱元璋看望沈万三,过此巷后,井从此不干涸,故名龙泉,巷以此得名。此外还有以凤为地名的,如丹凤街、凤凰街、凤凰台、凤游寺、来凤街等等。
地名中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虽有一定的皇权意识的残留,但更多表达的是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这些地名大多源于传说,地名的渊源也难以做文献考证,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反映的华夏民族龙凤文化留下的印记。
除了以龙凤等地名外,还有帝王之家独有专用的地名,如象征京都大气的朝天宫、孝陵卫、明故宫等。此外,还有因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得名的洪武路,因清朝乾隆皇帝的南京行宫曾建于此而得名的大行宫等。
浓厚的政治色彩还体现在官衙府邸的众多。而与之相关的地名有:程阁老巷,因明末东阁大学土程国祥家居住此巷而得名。常府街因明初开平王常遇春府第在此而得名。汉府街因明代汉王陈理的王府在此而得名。邓府巷因明朝开国功臣、宁河王邓愈居此而得名。马府街因明初三宝太监郑和故居在此而得名。此外还有:户部街、平江府、贡院街、明故宫、朝天宫、沈举人巷、杨将军巷、张都堂巷、尚书巷、洪公祠、杨公井、张府园、王府园、李府巷、许府巷等。
三、南京地名凸显了金陵市井商贸经济的发达
南京现有的许多地名中保留了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市民社会生活的信息。早在六朝时,建康城中南贾万集,店堂林立。城内有著名的四大市——大市、东市、北市和秣陵斗场市,城外秦淮河北有谷市、花市、草市、纱市、盐市、牛马市等。明代,南京成为全国商贸中心城市,当时就有“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之说。在这类地名中,与“市”、“坊”、“廊”等相结合的地名尤其具有代表性。“市”是交易地点的指称,“坊”是工场,而“廊”为古“商业街”。如丝布织染业有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等;服装业有估衣廊、纱帽巷、绫庄巷、绒庄街、木屐巷等;油糖酒业有油坊巷、糖坊桥、糖坊廊等;经营妇女用品的有胭脂巷、闺奁营、黑簪巷等;经营畜禽的有宰猪巷、宰牛巷、鸡鹅巷等;专业菜市场有冬瓜市、菱角市、鱼市街、羊市桥等;其他有铁作坊、铜作坊、瓦匠营、木匠营、扇骨营、珠宝廊、裱画廊、扁担廊、明瓦廊等等。
还有些因讹传而形成的地名,如:评事街,古为皮货市场,名皮市街,又名皮作坊,后音讹为“评事街”。明清时期,这一带相当繁华。《运渎桥道小志》载:“果子行口,街衢交舞处也(南为彩霞街,北为评事街),肉腻鱼腥米盐糅杂,市廛所集,万口一嚣。”而评事街的商号所经营的则以皮革和皮货为主。彩霞街本名草鞋街,此处原为集市所在,一大早挤满了卖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的农民,他们都穿草鞋而得名。比较有名的的店铺有,金恒兴鸭子店、四鹤春饭店、延寿堂中药铺、仪凤戏茶馆等。
四、南京地名表达了金陵人崇文尚书、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早在东晋时,南京就创立了太学。南朝宋时,在南京开始设立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四馆。明代在夫子庙一带设立国子学,以后为应天府学。
成贤街得名于明朝国子监在此。国子监是明朝最高学府(太学),时人认为读书人进国子监培养后即可成为“贤人”,此街道故称为“成贤街”。周围的街坊里巷、寺庙建筑,几乎都与它有关,如通贤桥、成贤里、集贤庵、四牌楼等。
隋唐时创建科举制度,分科学校应运而生。至宋朝,府学县学,里、村的社学、义塾以及寺院经办的经舍,遍布各地,而且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以金陵为盛。与金陵人重教兴文相联系的一些地名中,还留有科举的痕迹、文人的风采。如贡院街、下江考棚、三元巷、沈举人巷、焦状元巷、朱状元巷、状元境等等。这些地名大都关联着一段历史。
江南贡院是全国开创最早、规模最大的乡试场所,也是江苏、安徽的秀才们趋之若鹜的地方。唐寅在这里崭露头角,喜摘“解元”(乡试第一名)的桂冠;唐文治从这里走向教育界,成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陈独秀在这里碰壁顿然醒悟,走上了革命道路......这里发生过考生们的“月饼风波”,也出现过震惊朝野的科场案,使受贿的清两江总督噶礼丢掉官职。在贡院街上,还有当年江南贡院的主楼——明远楼。
举人、进士、状元居住的地方,便有了举人巷、状元路的地名。例如状元境,原为秦桧父子的居住地。秦桧父子皆中过状元(有人考证秦桧并未中过状元,他仅是宋徽宗政和五年的进士),但人们“以丑其人,故没其姓氏,但称为状元境。”又如焦状元巷,纪念的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南京人焦兹。《明史》说他“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焦长佛学,欲佛儒交融,与著名思想家李贽交情甚笃。”现故居仍有其书楼一座,被当地群众称作“焦状元读书楼。”
水西门附近的朱状元巷曾是明代状元朱之蕃的住所。这位万历年间的状元,不仅善长书画,才华出众,而且是一位廉洁自守的外交官。奉诏出使朝鲜时,朝鲜的一些权贵,曾多次贿赠礼物,均被他婉言谢绝了。许多朝鲜官员求购他的书画,润笔所得也不入私囊,而是拿来收购散落在朝鲜的中国历代名家书画和珍贵古玩。有这种高尚人品的人出自南京,也是南京人的骄傲。
古代科举有文试,还有武试。明朝中期,武试有初试、乡试、会试之制,三试皆为第一,与文试一一样,称作连中“三元”。明嘉靖时的南京人尹凤就曾连中武试“三元”,他的故居即有了“三元巷”的地名。尹凤曾与俞大猷在浙江、福建抗倭,屡建战功。
此外,因名人而得名的地名有:半山园是北宋著名在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居。王安石号半山而名。顾楼街,晋名画家顾恺之居此,宅中有楼,街以顾楼得名。正学路,明初大臣方孝孺,别人称“正学先生”,故路以人名,称正学路。
一个地名的流传,需要公众的参与与认可。这些地名,表达了金陵人祖先的人才价值观和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人生态度。这些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地名,也是极富地域特色的金陵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它是反映社会历史的“化石”,是“文化的镜象”。透过地名,可以观察到生动多彩的人类文化。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地名之众多,内涵之深广,为全国城市所罕见。南京地名是南京历史的一面镜子,是金陵文化的标志。
内容来源:《江苏地方志》年第5期;朱彦茹方志江苏
审核、发布:金嫣然
美编:沈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