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隔离的日子总是枯燥而无聊的,天山区和沙依巴克的核酸普查都做完了,不过依旧还在等上级领导解除封闭的通知。这两天闲来无事,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西域诸国的文化史料,心血来潮,想到一个问题。

相信我们很多朋友都看过《鬼吹灯》,在《精绝古城》系列中,除了胡八一、王胖子以及Shirley杨三大主角之外,想必故事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考古队的扛把子——陈教授。在这部电视剧中,对于这位陈教授的个人交待并不多。

《鬼吹灯》陈教授版海报

我们所能知道的全部信息就是:这位教授和金爷的父亲相熟,全名叫陈久仁,年纪大概在六七十岁上下,对西域文化,尤其是精绝古国以及鬼洞族人非常痴迷,供职于某研究所或某所大学。性格慈祥、规矩,并不似许多天才一般,为人诡怪,难以捉摸。

如此,问题就来了!《鬼吹灯》作品当中的陈教授是否有原型人物,或者说,哪位近现代的考古学家最接近陈教授的原型?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结合陈教授的个人信息先设定一些评判标准:

1、年龄标准

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鬼吹灯之精绝古国》设定的时代背景),年龄介于60~70之间,甚至还可以更大一些;

2、职业标准

供职于某研究所或某大学的考古学教授,专攻西域文化研究领域,知识渊博,有过数次新疆考察的经历,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工作坐标在北京;

3、性格标准

性格温婉、忠厚,不乖张、不张扬,富于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

而考虑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改造力,我认为这三个标准的重要性依次为:职业标准,如果职业或者研究领域都不一样,那何谈人物还原?性格标准,这个需要尊重现实,否则艺术人物存在失真可能。年龄标准,限于一些不可描述的时代背景,艺术作品允许对原型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出入也不宜过大。

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穷举一下近现代中国真正走进历史舞台中央的那些考古学家们。按照出生日期的先后排序,他们分别有:郭沫若、黄文弼、李济、卫聚贤、石璋如、裴文中、梁思永、贾兰坡、苏秉琦、夏鼐、宿白、石兴邦、汪宁生、严文明、李仰松、张光直、俞伟超、张忠培、王炳华、杨镰等20位考古界的明星。

20位考古明星的个人资料,以及套用以上标准的最终分析结果如下:

1、郭沫若

郭沫若

出生于年,年去世。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及《甲骨文文集》,堪为文化巨匠,尤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有特别造诣,并无主要入疆考察经历,坐标北京。性格儒雅但也多被人诟病世故,因为主持明定陵挖掘造成大量文物毁坏,在学界和民间也存在颇大的争议。

分析:就专攻领域及性格而言,可排除。

2、黄文弼

黄文弼

出生于年,年去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也被称为西北考古第一人。年至年,曾先后四次入疆考察,对西北史地和新疆考古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考察了高昌古城遗址、交河故城遗址,也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并有着丰富的著述作品留世。解放后,主要坐标北京。性格方面,极富韧劲和探索精神,在同国外探险家的斗智斗勇中,不仅捍卫了中国考古学界的荣誉,也得以使大量珍宝能留存在中国的土地上。

分析:就专攻领域、入疆经历以及性格而言,重合度很高,出生年代有20-30年的出入,作为备选之一。

3、李济

李济

出生于年,年去世。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主要成就有参与挖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时期时代遗址,领导并参加了安阳殷墟、章丘城子崖等考古挖掘工作。考古轨迹多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并没有辐射新疆。年后赴台湾大学及史语所任教,与大陆往来减少。

分析:就专攻领域,与考古轨迹而言,可排除。

4、卫聚贤

卫聚贤

出生于年,年去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钱币学家,博物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年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年发掘南京明故宫,并主持南京栖霞山三国墓葬发掘,致力于江浙古文化遗址调查。年,参与常州淹城遗址调查,年离开大陆历任多所书院教授,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院,台湾辅仁大学教授。

分析:就专攻领域,与考古轨迹而言,可排除。

5、石璋如

石璋如

出生于年,年去世。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甲骨文研究专家,以选派实习生身份同样参与了安阳殷墟的挖掘工作,而且,是坚守时间最长、参与与主持次数最多的考古人员,被誉为殷墟发掘的“活档案”。此后70余年人生,也全身心致力于殷墟以及中国西北、西南地区调查所得庞大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并无主要入疆考古经历。年转去台湾,成为大学教授,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分析:就专攻领域,及考古履历而言,可排除。

6、裴文中

裴文中

出生于年,年去世。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年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擅长旧石器考古、第四纪地址、第四纪哺乳动物,另主持过山顶洞人遗址挖掘,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时期时代的综合研究。

分析:新疆西域文化对比史前文明,一个以历史年代论,一个以地质年代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裴老当然也可以完全排除。

7、梁思永

梁思永

年出生,年去世。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绝对的名门之后啊!父亲梁启超,哥哥梁思成,弟弟梁思礼,个个都是赫赫有名。梁思永自清华赴美入读哈佛大学,主要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参与和主持挖掘了黑龙江昂昂溪遗址、安阳殷墟以及龙山遗址,是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醉心工作,致使身体状况极其糟糕,最终于北京逝世,时年不过50岁。

分析:专攻领域有差,年龄有差,排除。

8、贾兰坡

贾兰坡

年出生,年去世。中国科学院院士,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家,曾在裴文中手下工作,参与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在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而震惊国际学术界,登上最高学术殿堂。此外,主要研究领域还包括山西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

分析:贾老的研究方向多为旧石器时代,而非西域诸国文化,专攻领域同样有差,排除。

9、苏秉琦

苏秉琦

年出生,年去世。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比如宝鸡斗鸡台墓地、河南辉县战国墓、邯郸市涧沟和龟台龙山-商周遗址、陕西华县泉户村遗址和元君庙墓地、洛阳王湾遗址,对揭示中原地区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面貌及类型划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析:主要研究领域依旧非西域诸国文化,排除。

10、夏鼐

夏鼐

年出生,年去世。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获颁英国学书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7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的荣耀称号,人称“七国院士”。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时期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了全面研究,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

分析:夏老考察轨迹目前看最远到达甘肃,并无数次入疆考古的经历,排除。

11、宿白

宿白

年出生,年去世。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作为历史学考古集大成者,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的造诣为学界所公认,著有《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等著作,有数次入藏考察佛教寺院的经历,在佛教考古方面,可谓首屈一指。

分析:年龄非常符合,但从考古轨迹来看,并无明显入疆考察经历,研究领域也并非西域诸国文化,排除。

12、石兴邦

石兴邦

年出生。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曾历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一研究室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回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坐标西安。参与和主持了西安半坡遗址发掘、长江流域考古调查发掘、关中地区考古调查、长江三峡地区的考古和勘察、下川旧石器文化遗址发掘、陕西临潼白家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等多项工作,提升了陕西考古界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可谓陕西考古界泰斗级的人物。

分析:石老的考古轨迹非常有地域性,主要围绕陕西及周边文化群展开,故同样可以排除。

13、汪宁生

汪宁生

年出生,年去世。考古学和民族学教授,民族研究首席科学家。从年起参加了由全国人大统一领导的云南民族调查组,到四川茂县、凉山、黔西北、滇东北调查,逐渐投身于民族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年,由中央民族学院调到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工作,此后40年,从未间断在民族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的田野研究。不过,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工作、生活的半径,汪老和剧中的陈教授都大相径庭,故再次排除。

14、严文明

(C位为严文明老先生)

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洛阳王湾遗址、河南大司空村遗址、山东长岛北庄遗址等的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工作。严老在活动坐标和出生年代上还是比较匹配的,但研究领域和考古轨迹依旧相左太多,唯有舍弃。

15、李仰松

李仰松

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在史前考古学特别是民族考古学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主持或参与了云南西盟佤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石器时代王湾遗址发掘、西安半坡遗址挖掘等工作。研究领域和考古轨迹有别,继续排除。

16、张光直

张光直

年出生于北京,年逝世于美国。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主要的专业学习经历都在台湾和美国,研究专长为考古人类学,任教期间一直致力于考古学理论和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从生活轨迹以及工作履历来看,大有出入,再排除。

17、俞伟超

俞伟超

年出生,年去世。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苏秉琦先生,历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曾先后主持过北京昌平雪山、山东临淄、湖北黄陂盘龙城、江陵纪南城、三峡水库等重要遗址的考古挖掘,还指导了南下水下考古、福建海域考古以及内蒙、山东等区域的航空考古工作,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队伍,填补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空白。但研究领域和考古轨迹依旧非非新疆、非西域文化,排除。

18、张忠培

张忠培

年出生,年去世。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著名考古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馆院长、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自年以来,先后在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山西、湖北及内蒙古等内主持大规模的考古研究工作,在史前仰韶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和成果。研究领域有出入,考古轨迹虽辐射西北但仅到陕西、内蒙,排除。

19、王炳华

王炳华

年出生,曾任新疆文化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年离开新疆考古舞台,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语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参与并主持过吐鲁番阿斯塔纳、鄯善鲁克沁、伊犁乌孙古墓、阿勒泰克尔木齐、帕米尔葱岭守捉城、罗布淖尔古墓沟等的调查和发掘。主持了与日本学者在尼雅遗址的调查、发掘,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多费心力,扩大了新疆文化考古事业在国际考古界的影响。考古轨迹和领域重合度很大,年龄有十岁左右出入,作为备选之二。

20、杨镰

杨镰

年出生,年因车祸去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从年开始,数十次在新疆作实地调查与研究,重点是新疆人文地理,同时涉及新疆探险史、绿洲文明、环境与资源等领域。著有《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新疆探险史图说》《黑戈壁》《最后的罗布人》等,是一位兼具探险精神和治学精神的全才,也是新疆西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从研究领域、工作轨迹来看,跟剧本人物相似,年龄方面,相比剧本中的陈教授小二十岁左右,作为备选之三。

在经过上述的穷举和个人信息筛选后,目前,共有黄文弼、王炳华和杨镰三人具备成为原型人物的条件,而这三人的匹配度方面优缺点也很明显:

一、黄文弼

黄文弼在新疆考察

研究领域、入疆轨迹重合度超高,职业生涯中对尼雅文明(也就是古精绝国)有很深入的挖掘,影响力方面,堪为新疆乃至西北考古第一人,缺点是年龄比剧中人物大20岁左右,此外,在剧本设定的80年代,黄老已经去世。但这一点,在艺术改造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八零年代以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十年动荡的文化革命,那时候无论是对待考古的态度,还是市场的环境,都不利于《鬼吹灯》故事的展开。

量化来看,职业标准:★★★★★性格标准:★★★★年龄标准:★★★

二、王炳华

王炳华深入沙漠腹地

漫长的职业生涯同样扎根新疆,对尼雅文明也有深入研究。稍有不足是,考古心路相比黄老缺乏一些浪漫主义、英雄主义,而这一点,对于小说或者剧本塑造人物、铺陈故事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年龄方面的确有优势,在30年代左右,也就是说在故事展开的80年代,已经有50左右的年纪。

量化来看,职业标准:★★★★性格标准:★★年龄标准:★★★★

三、杨镰

杨镰考察古城遗址

对西域文化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对于事业执着、热烈,有着明显的探险精神和英雄情怀,这一点非常符合剧本中陈教授的性格设定。在新疆考古方面,算是黄文弼和王炳华的后辈,上世纪八十年代,杨镰躬身于新疆考古探险和考古时,年龄大概在四十左右,这比剧中的陈教授显然要年轻不少。

量化来看,职业标准:★★★★性格标准:★★★★年龄标准:★★

综上分析,黄文弼老先生三项的整体匹配度应该是最高的,而需声明的是,这种评判不可避免要带有一些个人主观色彩。甚至可以这么说,黄文弼的专业度,加上王炳华的年龄,以及杨镰的性格特点,或许才是剧中人物完美的呈现。

正如我在个人简介里所言,黄文弼作为西北考古第一人,曾四次入疆考察,第一次发生在年。那时候,以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以及瑞典人斯文·赫定为代表的外国探险家,在国外资本和政治力量的支持下,在中国西部,尤以新疆为代表,大肆挖掘和劫掠文物珍品,并使之流出国外。

斯文·赫定在楼兰

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泊北部发现了“楼兰古城”,轰动世界。作为研究丝绸之路和古代中西交流的重要遗址,中国科学家在此后二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涉足楼兰,让当时正值壮年的黄文弼跃跃欲试。

年春,斯文·赫定率领大型远征队第五次来华科考,并与北洋军阀政府达成了不平等协议:不允许中国科学家参加,采集品全部运往国外研究。消息传来,中国学界一片哗然。最终,迫于舆论压力,双方决定组成联合科考队,黄文弼作为北大学者,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一次西行之旅,黄文弼一行人赴内蒙、新疆考察,历时三年多,行程超过公里。

中瑞联合科考团

这次考察被近代考古史认为是划时代的,“无论怎么评价其作用也不为过”。虽然过程非常坎坷、条件极其恶劣,最初阶段,两国科考队之间还存在激烈的博弈,但三年多时间后,当黄文弼带着满满八箱珍贵文物回到北京,看到他丰富而详实的考察日记,这一切,都让人觉得物超所值。

斯文·赫定和黄文弼也形成了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斯文·赫定既佩服黄文弼的博学,又对他的脾气和爱国立场有些忌惮,两人上一秒可能还在讨论工作,下一秒可能就争得面红耳赤。

中瑞科考人员在野外

在这次科考后,黄文弼又于年、年和年三次奔赴新疆,围绕塔里木盆地的古代文明、地理变迁以及其他古城、遗址、寺庙进行详细的发掘、采集和研究工作。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就是这样一位集顶级专业知识、知识分子风骨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考古学家,却在“文革”爆发后,陷入到关紧闭、抄家、游斗和戴高帽子的屈辱当中。早年间因为在恶劣环境下连续工作、废寝忘食,本就拖垮了身体,在这种精神的摧残和羞辱中,黄文弼老先生再也无法坚持,最终遗憾地与世界诀别。

中国科考队满载而归

陈教授的原型是否是黄文弼老先生?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也许只有天下霸唱心里清楚。但毫无疑问,纵使我多少带着一些个人主观色彩,黄文弼老先生的专业主义、职业热忱、爱国情怀以及对年轻人的关怀备至,都与陈教授有着太多的相似性。

在新疆两个月,走过不少古城、也目睹过不少遗址,无论是锡提亚谜城,还是和田的达里雅布依,都曾经留下黄文弼老先生的足迹。在广袤的戈壁、沙漠和盆地中,掩藏了太多未知的文明和故事。我在想,如果没有像黄文弼老先生这样的先行者,我们和过去之间,将在漫天黄沙的掩盖下,以及悠长岁月的流转中,完全失去连系的可能。

灿烂时代的璀璨群星

左起:苏秉琦、徐旭生、黄文弼、夏鼐、许道龄、陈梦家

仅以此一本正经、满怀赤诚的“胡说八道”,致敬黄文弼老先生,以及那些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们,而他们,当然远不止我在上面所述的20位考古明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