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变迁,千转轮回,
地名记录着城市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而老地名则代表了
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积淀着历史、风俗和文化。
千年江乘,今昔栖霞
江乘,南京最早的县名,是古政区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秦始皇三十七年(前)东巡吴(苏州)北归,准备从当时的会稽(今浙江)返回咸阳,途经当时的栖霞山附近,乘船渡过长江,当地官员遂将秦始皇渡河区域设置为“江乘县”。
由于江乘是当时的南北交通要冲,所以这处渡江北返时所置的县名一直保留到隋朝。
古江乘管辖区相当于现在栖霞山附近的江边,与六合区瓜埠镇隔江相望,而如今的栖霞区地域皆在古江乘县境内。
自然黄天荡,游园好“趣”处
黄天荡位于龙潭与栖霞山之间沿江带。谚有云:“黄天荡,无风三尺浪”,可见其水势凶险。有史料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称:“在蟠龙山(今称青龙、黄龙二山)下,即韩世忠困金宗弼于此,其外即大江,古名老鸛河,今称黄天荡。”说的是由于黄天荡平时风高浪急,南宋建炎四年(),韩世忠曾借助此地的有利水势大破金兵。
后来为了避开这里的水势,明清时期的政府曾在此近陆地的方位建设了一条便民河,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是走的这条便民河。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陆地,并兴建起一座原生态的江滩湿地公园。公园主要沿长江南岸有一条长长的栈道,漫步在栈道上欣赏长江湿地风景,岂不美哉?
水间龙潭镇,乾隆题字
龙潭镇为古镇,据现有志书查证,龙潭之名,始于汉元朔元年(),据《句容县志》记载:“龙蟠之背,有水潭名龙潭”。在宋代,又名龙潭铺,是长江古渡、黄天荡的一部分。直到明代弘治三年(),这里才开始正式建镇。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此,亲自题名“龙安古镇”。明朝起,该镇还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自然胜迹以“四池九洞”最著名。
而龙潭战役中的龙潭会师就是发生在这里,镇上建有会师亭,亭中竖有“龙潭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宝地燕子矶,形同飞燕
燕子矶位于直渎山东北端江边,因石峰突兀江上,并且是一峰突起,三面峭壁临江,惟南侧与江岸相连,整个石峰形同飞燕掠江,又因地理学称“矶”者,故得此名。
虽然形势至险,但其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极具军事价值的长江渡口。隋灭陈,晋王杨广带兵在此登岸入据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亦由此攻占南京。清康熙、乾隆南巡,都曾在此停舟夜泊,并题词赋诗。公园内留存的南巡蹬道就是乾隆当年登燕子矶的皇家御道,蹬道的尽头,是一座御碑亭,亭内石碑上,便刻有乾隆皇帝的题字:“燕子矶”,苍劲有力,韵味悠悠。
飞天五马渡,化龙丽地
栖霞区的古渡口之一,现在的五马渡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幕府山北麓的江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公园。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之“吉兆”。公元年,司马睿在建康正式建都,创建东晋王朝,五马渡也因此而得名。其中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化龙丽地”更加充满神秘色彩,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