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栖霞山你想到了什么?是金陵第一明秀山?是丹枫秋叶的烂漫深秋?还是佛教文化胜地?都是,但那是山上的世界。你了解吗?有一种时髦的定但只有那些生活在栖霞山,才真真切切地了解这座山的意义,知道这座山的故事。
栖霞丹枫
栖霞山上郁郁葱葱,林深谷幽,更兼漫山遍植树十种红叶树种,有枫香、红枫、鸡爪槭、羽毛枫、三角枫、黄连木等,每到深秋时节,枫叶如丹,层林尽染,宛如堆锦散绮,又如火染血涌,殷红夺目,历来便有“秋栖霞”之誉,有诗曰“万树霜枫赤似霞,三峰高处夕阳斜,摄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称二月花”。此景堪称金陵一绝,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栖霞山与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赏红胜地。
千年古刹栖霞寺
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主峰——凤翔峰的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年),由平原居士明僧绍舍宅为寺,始称“栖霞精舍”,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因寺中历代高僧辈出,广传佛教“三论”,而成为三论宗祖庭。其间梵宇重叠,气象壮观,与湖北玉泉、山东灵岩、浙江国清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唐高祖时改“功德寺”,唐高宗时称“隐君栖霞寺”,唐武宗会昌中废,唐宣宗大中间改“妙因寺”,宋太平兴国间改“普云寺”,景德间改“栖霞禅寺”,元佑间改赐“严因崇报禅院”又改“景德栖霞寺”,明洪武年间仍赐额“栖霞古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绝出人工舍利塔
首建于隋仁寿元年(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便在全国建塔83座,此为其中一座,原为木塔,至南唐时改建为现今石塔。塔通高18.74米,为八面五级密檐式,立于八角须弥座式的塔基上,各级均镌有不同内容的佛教故事浮雕,精美无比,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和美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江南云岗”千佛岩
建于-年,历时22年,岭上岭下,依石壁造像,有立有坐,大小各异,或五、六尊一龛,或十来尊一室,风姿万千。窟间各朝名人题刻数十款,最早为中大通二年(年),以北宋题刻为最多。现存石窟个,造像余尊。其造型古朴洗练,雄健优美,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齐名,是南北朝时期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江南仅有的佛教石刻艺术。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弥足珍贵的明征君碑
建于公元年,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舍宅建寺而立,碑高2.73米,宽1.25米,厚0.36米,由唐高宗李治撰文,高正臣书丹。碑阴“栖霞”二字为李治亲书。碑中含有2.8亿年前的海百合茎化石2万多个,是集书法、雕刻及地质标本为一体的碑中珍品,也是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唐碑,碑两侧有六龙拱额,丹凤朝阳图案,驮碑的镌刻也很细,在全国现存唐碑中,是极罕见的珍品,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纱帽峰
纱帽峰处千佛岩之巅,被千佛岩众佛龛环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赐名“玉冠峰”。乾隆在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批文中就有:“旧名纱帽峰嫌其近俚,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记载,另在《玉冠峰》中也说:“我欲易名难揣称,僧绍有知应默肯”。但今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纱帽峰。就在纱帽峰佛龛中有一空穴碑槽,那里原镶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栖霞山》的第一块御碑,后“失窃”达余年,直到0年才在栖霞寺佛学院墙体被发现。
乾隆行宫遗址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驻跸乾隆行宫前后四十五天,描写栖霞山各名胜的诗有首,匾联44副,佛赞一篇,对其偏爱的栖霞十景,行宫、彩虹明镜、紫峰阁、玲峰池、万松山房、珍珠泉、德云庵、叠浪岩、幽居庵、天开岩,不仅写出许多赞美的诗联,而且画下这个十景当时的盛况。就行宫而言,规模宏大,其中建筑鳞次节比,有春雨山房、太古堂、武夷一曲精庐、话山亭、有凌云意、寝殿、白下卷阿、夕佳楼、石梁精舍等。
扑朔迷离的乾隆御碑
历史上的年至年的34年间,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驾临栖霞山并五次驻跸栖霞行宫,其间除御赐彩虹明镜、万松山房等为“栖霞山十大景观”,还题诗、联首,御碑十余块。
自0年始,栖霞山风景区管理处、栖霞古寺相继在天开岩、试场亭、佛学院寺墙岩壁出土并发现了《再驻幽居庵》、《等栖霞山》和《白乳泉用皇甫冉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韵》等四块御碑,诗九首。这其中最有神奇色彩的当数位于天开岩幽居庵遗址岩壁上的乾隆御题《再题幽居庵》摩崖碑刻。其诗《再题幽居庵》曰:“金陵返跸驻栖霞,西峪幽居清且嘉。窄路入丛云片石,阑春落半锦堆花。水流山住露全体,竹净松是道芽。僧绍便存不征聘,名求名应底堪夸。
留谜天书禹王碑
据《摄山志》记载,明代吏部侍郎杨时乔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捐资在栖霞山天开岩刻竖“禹王碑”,碑竣工于年。可惜在“文革”中被毁。现碑为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又名岣嵝碑。碑高五尺余,三块碑并立,每石宽约二尺,碑面刻有77字,字体非甲骨文,亦非古篆,经考古专家研究,认定为“蝌蚪文”或“岣嵝文”。至于碑文的含义,自立碑以来,无任何史料,也无任何人能将其解释得准确透彻,故禹王碑文被考古界,史学界视为天书,留谜至今。
皇家禁地乾隆御花园
《南巡盛典》记载,御花园为清时栖霞十景之一,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行宫,御花园为其赏花探幽、吟诗作赋、挥毫泼墨之处。《摄山志》也说,御花园汇集天南海北之奇华异草,园有峭倩,云片及南朝至明代名人题刻,它们和幽居庵、亭、阁、廊、轩组成幽静、锦簇的皇家园林。复建后的御花园位于风景区核心地带,依山傍水,背靠主峰,前有桃花湖,南有天开岩,园内林木覆盖,春天青翠、秋季火红,地理位置绝佳,得天独厚,总投资达万,占地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建筑(峭倩)平方米,建成后的乾隆御花园将是栖霞山的又一标志性建筑群,对栖霞山生态环境的改善,景观质量的提升,文化内涵的发掘、传承,对栖霞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和推动力。
雕刻精品般若台
这处浮雕建筑刚出土时,初称浮雕台,佛教界认为是讲经说法的般若台。园林专家说:这处遗址系明代建筑,是研究明代雕刻艺术的实物资料,清代这里是栖霞乾隆行宫的一部分,为嫔妃们出游的憩息地和补妆台,亦称梳妆台,后毁于清咸丰五年()清军与太平军战火。但在栖霞寺原方丈真慈大和尚主编的《栖霞山导游》中说:“栖霞寺后山浮雕台遗址,是明代僧人喜峰所建的斋生台,其台层基累石,功精致,四面石雕栩栩如生,加之小桥流水,宛如神仙居所……。”所以这处浮雕台的真实面目,百余年来始终是个谜。
卧云亭
因山林整治和大雨冲刷,一处如厚云浮动的岩体在栖霞山中峰枫岭展现,经两个月的挖掘,竟发现这处岩山竟是史籍无记载,历史上曾辉煌过的卧云景区。考古专家还发现,在一处巨型岩壁表面留有明代名家侯恪的题刻,在“卧云奇观”的下方还刻有“是日.程德.想竽.孟武.桓觉.赵玄同游”十四个大字,由此可知,明代侯恪曾同程德、孟武等好友一同游览了栖霞山,并在“桃花涧”、“枫岭”题刻留念。为了再现明代“卧云”景观,栖霞山风景区管理处投资万元,在卧云景区建山道,广植名贵花草树木,恢复了该景点——“卧云亭”。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欲望无穷,而自然的赐予更是无穷,只要没有贪念,我们足够在自然的恩赐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永恒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