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鄂温克,与达斡尔族历史上都源于“室韦”,后逐渐独立成为不同的民族,语言,生活习俗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三个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国三少民族。而鄂伦春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人口总数8千人左右。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境内的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年鄂伦春族告别了千百年的原始游猎生活,陆续走出深山,一步跨入现代的生活方式。长期靠游猎生存的鄂伦春族被称为住在“山岭上的人”和“使用驯鹿的人”。没有下山定居之前的鄂伦春族人,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海拔在——1之间的高寒地区,全年平均温度在摄氏零下20°左右。他们靠狩猎和捕鱼为生,莽莽兴安岭栖息着鹿、狍子、野猪、狐狸等野生动物,纵横交错的河流,生长着各种鱼类,为狩猎的鄂伦春族人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之源。鄂伦春族男女老少皆有自然分工,男子狩猎,妇女用桦树皮加工制作成各种生活用途的器皿,用兽皮缝制成适宜不同季节穿的服装,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传统的民间技艺在渐渐失传。原始鄂伦春人居住的房屋应该是世界上最简陋的房屋了,就是用几根白桦树的树干做骨架,冬天用狍皮和芦苇帘包裹,中间生火取暖煮食,顶端留空放烟,鄂伦春语称为仙人柱意为“木杆房屋”,汉语称撮罗子,房屋的大小根据居住人员的多少而定,这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期居住的房屋。鄂伦春“奥伦”即驯鹿,“奥伦千”即使用驯鹿的人们,鄂伦春人早期便使用驯鹿,现在大兴安岭的野生驯鹿很少了,不过在呼中的驯鹿园里可以和驯鹿近距离接触。与其说是人工饲养,其实也近乎是半野生状态。驯鹿非常温顺且有灵性,抚摸着驯鹿的脖子,然后任由它蹭过来撒娇,分分钟被萌化。鄂伦春族居住分布的比较散,最多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嘉荫、塔河等县。幸运的是在塔河的栖霞山公园见到了鄂伦春族人着盛装的民俗活动。在长期狩猎和生产实践中,鄂伦春族人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鄂伦春族在庆祝狩猎丰收时,一定要跳模拟狩猎过程的《依哈嫩舞》。这个舞蹈可由双人或多人进行,动作的前半段由参与者,模拟狩猎过程中的牵马、扬鞭策马奔驰、了望、下马、射击、等系列动作。然后,所有在场的人们伴着优美的歌声,围成圆圈做沿逆时针方向的侧步行进舞蹈,以此来表达人们的和谐生活与欢畅心情。鄂伦春民间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竞技游戏,“尼开米那基塔尔格木咢”,为鄂伦春语颈力之意,常见于鄂伦春民间的一种较力型的比赛项目。这种比赛方法是两人对坐,两腿蹬直,两足相抵。用一条皮带或布带套在两人的脖子上。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时,双方两手各自抱在胸前,用脖子往后拉带,臀部离地者为输。腿弯屈者犯规,犯规三次为输。另外还有类似于保龄球这样的民间竞技游戏,用一根棍子击打物品,打倒最多的一方获胜。鄂伦春族人崇拜且敬畏着自然,他们把天上的日、月、风、雨、雷、电和地上的山川、动植物都作为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对太阳,鄂伦春族认为太阳给人以光明、温暖,没有太阳,人类和世界万物就不能生存。所以,鄂伦春人不论画什么神像,都少不了画太阳,就连两个人争吵时,往往要向太阳发誓。人要遇到困难,就要向太阳祷告,望能得到太阳神的保佑。每年农历初一必须向太阳跪拜,这一点鄂温克族也是如此,这是他们制作的太阳花女神工艺品。旅行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并不仅仅是我们在旅途之上见到的风景,经历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遇见的人,这次极寒的大兴安岭之旅,之所以让我难忘,让我快乐,是因为这里人们的性格,生活于大兴安岭的人们,无论是鄂伦春族还是其他民族,都勤劳、勇敢、淳朴、豁达、开朗、热情……特想说一句,大兴安岭的冬季真的一点都不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7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