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年4月20日10时24分,迎来谷雨节气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这个时节前后采收。此时此刻,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谷雨节气:雨生百谷》

作者/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每个节气,都有其最具标志性和特征化的天气。

以全国平均值来衡量,二十四个节气当中,哪个节气风最大?是谷雨。

谷雨时节,风和则暖,风劲则寒。如果将其称为谷风,也合情合理。

《诗经》有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谷风,即温润的东风,它可以善解人意地送来及时雨。

但在人们看来,“谷得雨而生”,大家最在意的,还是雨,催生百谷的雨,所以才叫谷雨。

谚语说:谷雨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

在人们眼里,谷雨的雨固然珍贵,但更重要的是,它或许是一种预兆:有雨,之后的雨水也丰沛;无雨,之后的雨水也匮乏。所以不只是用谷雨的雨来耕种,还用谷雨的雨来占卜。

当然,如果雨水充足,也不会浪费,“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古人说“雨生百谷,故曰谷雨”。这既是谷雨节气名的由来,也是谷雨时节气候的写照。

在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从前谷雨时节的降水量,既多于之前的清明,也多于之后的立夏。如果说“春雨如恩诏”,那么谷雨节气,便是“恩诏”中最慷慨的那一部分。人们希望“恩诏”能够施行普惠制,“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

“清明下种,谷雨下秧”。有了春暖,旱地才能播种;有了春雨,水田才能插秧。

谷雨时节的天气与物候,一句话便可以高度概括:“榆荚雨酣新水暖,楝(liàn)花风软薄寒收。”

古人偏爱以风物作为天气现象的别称,所以谷雨时节的风和雨,被称为榆荚雨、楝花风。风雨似乎也饱含诗意。

李商隐写道:“曾醒惊眠闻雨过,不觉迷路为花开。”被雨吵醒,固然很烦恼,但因花迷路,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迷路啊!

阳春也有阳春的烦恼,除了阴雨、风沙,还有“花絮”——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落花惹人怜惜,但“柳结浓烟,杨飘花雪”,花粉和飞絮有时真的是让人望而生畏。这不是文人的闲情,而是常人的病情。但好在杨花柳絮,只是春天的一段“花絮”。“卷絮风头寒欲尽”,花絮落尽,就是暖洋洋的日子了。想到这里,便理性地释然了。

谷雨物候,“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地面、林间、小径上、溪流中,是暮春时节的落花之美。令人感慨,短暂的花季,迎来与送往,竟是两番风物。

在与自然物候的迎来送往之间,人们愈发珍惜“天人共好”的绚丽阳春。

一候萍始生:萍,因为“与水相平故曰萍”。“萍始生”虽特指萍,但亦是水生植物集体春生的代言物。阳春三月,有两组最经典的“相逢”,一是清明时节风与花的相逢,一是谷雨时节萍与水的相逢。

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拂其羽,是说布谷鸟翩翩起舞。布谷鸟是古代的春神,鸠鸣春暮,“鸣鸠拂其羽,四海皆阳春”。在人们看来,布谷鸟独特的叫声,似乎是在催耕。但在生物学者看来,布谷鸟的啼叫,只是宣示领地的声音。三候戴胜降于桑:古时立春时,女子按照某些春天品物的形状剪裁出各种饰物,戴在头上,称为“春胜”。戴胜鸟羽冠高耸,鸣叫时羽冠起伏,就像是戴着春胜一般,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戴胜”鸟。所谓戴胜降于桑,是说戴胜鸟在桑树上筑巢孵育雏鸟。谷雨/诗篇01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

02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唐)齐己《谢中上人寄茶》

03

谷雨初晴缘涨沟,

落花流水共浮浮。

东风莫扫榆钱去,

为买残春更少留。

——(宋)史徽《大观间题南京道河亭》

04

红紫妆林绿满池,

游丝飞絮两依依。

正当谷雨弄晴时。

射鸭矮阑苍藓滑,

画眉小槛晚花迟。

一年弹指又春归。

——(元)仇远《浣溪沙·红紫妆林绿满池》

谷雨·美丽的中文

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中文日。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相传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谷雨,亦是联合国中文日。如催生百谷之雨,中文,落在哪里,哪里的天地就顷刻生意盎然起来。因为——中文实在太惊艳!!

01

咱中国人说瘦,

就瘦出个“相思身”——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02

咱中国人说老,

就老出个须臾半百——

朝如青丝暮成雪。

03

咱中国人要自信起来,

简直不要太无敌——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04

咱中国人说爱,

就爱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别怀疑——

山无陵,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此生此世还嫌不够?那就——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05

咱中国人说相思,

谁看了不是心有戚戚?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06

咱中国人吐苦水,

不说“苦”,而是留下一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07

咱中国人夸美人,

不带一个“美”字却道尽美,

既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又有——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08

咱中国人醉了,

不说自己醉了,而说——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09

咱中国人要自夸起来,

一点可不低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

咱中国人说秋,

不着一个秋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谷雨·习俗

谷雨/

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采香椿也是充满乐趣的春事之一。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牡丹花也因此被称为“谷雨花”,于是有了“谷雨三朝看牡丹”的风雅习俗。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地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

谷雨茶,即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这个时节的春茶滋味鲜活、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能清火、辟邪、明目等。

在陕西白水县,“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而对于渔家而言,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因此有祭海习俗。

谷雨/诗情画意

咱中国人话谷雨,

就引了一整个春天的诗情画意——

《谷雨,慢慢跟春天告别》

作者丨申赋渔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百花之王牡丹,又叫做“谷雨花”。谷雨是她开花的日子。“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城里的人们东奔西走,赶赴谷雨花会,而乡村里的女子正忙于采摘桑叶。《孟子》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桑林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古人理想国的象征。有村庄处,必有桑林。“谷雨三朝蚕白头。”谷雨前后,任何人不得去左邻右舍串门,即便是衙门的官差,也不得下乡,以免冲撞了蚕神。等蚕上山了,祭过蚕神嫘祖,方才解禁。然而年轻人是不安于寂寞的,他们把这当成去村外约会的大好时机。于是陌上桑林边,行路的、骑马的、坐轿的,人流竟是络绎不绝了。不知趣的戴胜鸟,总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在头顶的桑枝上走来走去,一步一啄,有若耕地,嘴里一声接一声催促着树下的年轻人,尽早离去,勿误农时。可是,谁会在乎一只鸟儿的打扰呢!春日迟迟,杨花落尽子规啼。满天的柳絮,让人的心事变得飘忽不定。一边是陌上桑林里的笑骂,一边是远处山坡上采茶姑娘们的唱和,踯躅不前的少年,内心充满着难以言说的欢欣与惆怅。“于以采萍?南涧之滨。”河边的另一群女孩,正为自己的成年仪式,采摘祭品。她们挎着圆箩,踩过水边的浅草,弯下腰,轻轻采摘着初生的浮萍。浮萍要用三脚的锅煮熟,然后由最美的少女,恭敬地端到宗庙之前,祭祀天地。谷雨这天的祭祀名目繁多,形式多样。西山里的男女要去小河里洗一洗消灾避祸的“桃花水”;北方人家要在墙上贴上“谷雨禁蝎贴”;南海之滨,人们用舞蹈与歌谣来祭拜海上的天妃之神;东海的渔人则在海边摆开宴席,用硕大的馒头与肥壮的整猪来献祭龙宫里的海神。然而这些,都不是谷雨时节最为隆重的祭祀。人们把最高的礼遇给予了黄帝的史官——仓颉。仓颉长相非凡,古书上说他“龙颜四目,生有睿德”。那是五千多年前的一天,走遍名山大川的仓颉,席地而坐,依照星斗的曲折,山川的走势,龟背的裂纹,鸟兽的足迹,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在他之前,人们一直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件,生活在浑沌之中。祭过仓颉之后,人们往往会炒上一盘新鲜的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食椿,又名“吃春”。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也许是想用这种形式,留住春色,同时掩盖“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惆怅吧。

内容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图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栖霞山(ID:njsqxs)”。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后台编辑,我们一定会及时审核处理。

点点分享点点赞点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