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白斑停止发展 http://m.39.net/pf/a_6513404.html

01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建于明正德六年(年),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外圆内方,三位一体,形似一枚巨大的古钱币,建筑造型十分独特。隐喻商丘为商人、商品、商业“三商之源”。城墙周长3.6公里,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建筑多为四合院。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经历过数次重修,如今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商丘古城现为中国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周代宋国和汉唐时期的睢阳古城,以及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在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壮悔堂”就坐落在古城之内,那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读书的地方,也是侯氏故居内的一座堂院。

商丘古城“拱阳门”

城外行道

城上炮台

城上古炮台

商丘古城导览图

古城内景

02侯方域

侯方域(—年),字朝宗,号雪苑,与当时的陈贞慧、方以智、冒襄,并称“明末四公子”。祖父侯执蒲,官至太常寺卿。父亲侯恂,为兵部右侍郎,大将左良玉、史可法都曾是其部下。官至户部尚书,后遭弹劾入狱多年。明亡后被救,避难江南,晚年回到故里商丘。二叔侯恪,与侯恂同榜进士,在朝为史官。

作为东林党的党魁,侯执蒲父子三人,与魏忠贤奸党进行了长期斗争,终因势力悬殊,失败罢官。天启五年(年),侯执蒲罢归乡里,倒也落得清闲,每日里颂经读史,含饴弄孙。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时常在侯府东园响起。那年侯方域才八岁,已经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

有一次,顽皮的侯方域逃学至一座庙前。有几个老和尚正在吊满葫芦的葫芦架下纳凉,看到侯方域过来了,都知道这是一位小才子,既想逗逗他,也想考考他,就让他以当时的情景作诗。没想到小家伙毫不怯场,略加思索,就对着众人大声念起诗来:“葫芦架上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葫芦碰着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和尚们哈哈大笑,纷纷称赞,既而又觉得不对劲,转眼再找他时,已经不见踪影了。侯方域十六岁时所写的文章诗赋,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随父进京后,渐渐名动京城,进而闻名天下。

崇祯十一年(年),侯方域初到金陵,参加南闱乡试。

侯方域故居“壮悔堂”

侯府——整顿乾坤将相,归付林壑渔樵

03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与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董小宛,并称“秦淮八艳”。本姓吴,自幼被鸨母李贞丽收养。李贞丽待如己出,疼爱非常。李香君不但美艳无比,而且聪慧过人。十三岁时,师从吴人周如松,学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擅于唱《琵琶词》,其歌声曼妙,珠圆玉润,但从不轻易唱歌于人。于音律丝竹、诗词小曲上,也无一不通。更兼身材窈窕,玲珑小巧,肤色若玉,慧俊婉转,时人誉之为“香扇坠”。不惟秦淮河畔,就算一派江南,四方之士,无不以一睹芳容为幸,争一识面为荣。

阉党阮大铖,正因受到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陷入窘困,作为复社领袖之一的侯方域的到来,让他看到了改善当前局面的机会和希望。于是,阮大铖便出资托杨龙友引荐侯方域与李香君见面并结识。

VCD中国世纪电影珍藏李香君未拆封京东¥31.8购买已下架

04初识秦淮河,情定媚香楼

一个翩翩公子,才华横溢,气宇不凡,风流倜傥;一个绝代佳人,温婉娇媚,仙姿绰约,艳压群芳。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互定终身,侯方域纳李香君为妾,把家传的宫扇作为定情物赠给香君,并在上面题诗一首: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荑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就是这把扇子演绎并见证了一代传奇,一段令人唏嘘、可歌可泣、又喜又悲、辛酸凄美的浪漫爱情故事——《桃花扇》。

阮大铖曾在天启年间依附于魏忠贤,甘愿做其干儿子,气节可见一斑。魏忠贤被除后,阮大铖避居南京。而此时南京的政治气氛,以复社文人的力量,在知识分子中占主导地位。阮大铖一心想结交复社文人,侯方域当然是不二人选。

对于客居南京的侯方域,此时已不是富家公子的身份,而多少倒是有些避难的因素。本无余财足用,自与香君结婚后,日子更见窘迫。阮大铖觉得机不可失,就以请侯方域从中调解为由托杨龙友送二百两银子给他们。李香君并不知情,只是看到买来的那么多东西,感到不解,就问其中原因。杨龙友解释说是受阮大铖之托,请侯方域在复社领袖陈贞慧、吴应箕面前说情,让复社减少针对他的攻击事件。

侯方域也对香君说:“阮大铖曾师从赵南星,虽与阉党交结,但也掩护过东林诸君子。阉党倒了,他却成为东林、复社的敌人。近来复社对他的攻击、殴辱其实有点过了。虽然政见不同,只要能悔过,还是应该原谅他的。”

李香君一听之下,脸色顿时变了,说:“我自小随母亲就认识阳羡君陈贞慧,其人有高义;也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他们都与公子结交多年,十分相善,奈何为了小人阮而负至交好友呢?并且以公子之世族威望,难道还需要依事阮吗?公子读万卷书,怎么所见能落后于贱妾呢?”

侯方域大呼称善,酣醉而卧。退回财物,不与复通。

阮大铖拉拢侯方域,因被香君识破,未能成功。不由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南明朝廷建立后,弘光帝朱由崧任阮大铖为兵部尚书。大权在手,阮大铖开始对东林党、复社人员大加报复。对侯方域更是多方迫害,为了避难,侯方域开始投奔张凤翔部,继而去扬州督师史可法部,后来到了归德府睢州高杰部,高杰被杀,侯方域便回了家。

逃难临行之前,李香君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侯方域。歌罢,说道:“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蔡邕蔡中郎。而蔡中郎才学虽高,难补操行之失。现今《琵琶词》所传其事,可能会有虚妄之处。但他曾昵事董卓,是怎么也掩盖不了的。公子豪迈不羁,而诸事不顺,失意如此,今番别后,相见未可期。愿君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不见公子,我决不复唱此歌!”

自侯方域离开后,李香君不下媚香楼一步,谢绝一切活动。

05青楼有高节,血溅桃花扇

阮大铖为巴结巡抚田仰,要买香君赠予田仰为妾。田仰对香君觊觎已久,苦求不得,见此良机,愿出聘金三百锾,只为邀香君一见。而前来下聘礼的,正是侯方域的好友、知名画家杨龙友。几次三番,香君固辞不从。众人劝之愈急,香君乃以头撞桌,血溅桃花扇。杨龙友为香君爱憎分明的性格和对爱的忠贞深深感动,不再相逼,提笔就着斑斑血痕勾勒出几枝桃花,此即“桃花扇”。香君托人把桃花扇送给侯方域,以明心迹。

后来孔子六十四世孙孔尚任据此写出了不朽名剧《桃花扇》。当然,为了突出戏剧效果,所写故事并非全是史实。有时,为了顺应时代需求,还会进行改编。比如,三十年代戏剧家欧阳玉倩以及六十年代西影厂的版本中,侯方域投降了清朝,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软骨头。

而实际的情况是:明朝灭亡后,河南巡抚吴景道,曾代清政府邀请侯恂和侯方域父子出山,但二人誓死不入清朝为官。此时,正好有人告发侯方域图谋不轨。吴景道便欲将侯方域杀掉,并治罪于侯恂。值此紧要关头,已经赋闲在家的清朝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出面讲情,他对吴景道说:“你知道唐李白与宋苏轼吗?侯方域就是当今之李苏啊!”吴景道知道侯方域名望很重,也正好卖宋权一个面子,就没杀侯方域。但又觉无法向上交待,于是二人一合计,就以侯方域必须参加乡试为条件。侯方域为了救父亲,也只能答应了。侯方域也的确参加了乡试,但卷子只答了一半就出来了。尽管如此,侯方域竟然也中了副榜。

顺治二年(年),侯方域去徽州,看望在那里避难的父亲侯恂。假道宜兴时,在好友陈贞慧家被捕。在解往南京之前,陈贞慧握住侯方域的手说:“你我两家同命相怜,现中原沦丧,无家可归,此去生死未卜,不如我们两家联姻。”于是,两家订了娃娃亲。当时,侯方域女儿三岁,陈贞慧儿子陈宗石两岁。

06愧上李姬园,郁终壮悔堂

南京不久被清兵攻占,弘光帝仓皇逃跑。李香君也只身逃出,到了南京东北约七十里的栖霞山葆真庵,被早已出家在此的卞玉京收留。侯方域得人相助从狱中逃脱后,在栖霞山寻着李香君,一起回到了归德城侯府。香君更名换姓住进了西园翡翠楼上,后人因而也把此楼称为香君楼。真可谓:

国事凋零不丈夫,人生漂泊欲何处。

清风已进南京城,明月渐离归德府。

才子佳人如旧约,同僚好友空相负。

流水落花不可回,方知命运皆天数。

翡翠楼——铁骨名媛铸情扇,赤胆巾帼傲

曾抒壮志泼奇墨,又表悔心寄雅堂

顺治九年(年),应亲家陈贞慧之邀,侯方域再去江南,李香君在翡翠楼为他弹歌送行。途经李香君的老家苏州时,侯方域曾写信给李香君,并附诗三首:

其(一)

送别西园翡翠楼,开帆十月到苏州。

为君寄讯枫桥巷,丘嫂迎门已白头。

其(二)

问君衣带近如何?我道思乡减去多。

况是王孙芳草外,休添离恨画双螺。

其(三)

紫雁黄花送我情,手调弦索度新声。

阊门听尽韩娥曲,不及樽前唱渭城。

而独自在家的李香君歌伎身份暴露,不为官宦世家的侯府所容,她被赶到城南十四里的侯氏庄园,即今李姬园,不久郁闷而死,年仅30岁。侯方域回家后,为香君修墓立碑,亲写碑文:“李香君之墓”,并自撰一联曰:“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墓碑前有一石供桌,桌前有一圆形石礅叫“愧石礅”,寄托着侯方域对李香君的惭愧之情。

这一年,35岁的侯方域忆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感叹平生可悔者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而李香君的死,对侯方域的打击简直是太过沉重。事业难望,知己长去,一腔热血,终成凉薄。不到两年时间,侯方域便郁郁而终,年仅三十六岁。此正是:

翩翩公子侯方域,文章一出失百年。

壮悔堂内恐虚度,秦淮河畔携李还。

香君不容于家门,不忍弃之立别院。

李姬朝宗相继死,后世始传桃花扇。

侯方域去世三年后,陈宗石已长到十四岁,由哥哥陈维崧带着,来归德城侯府投亲。侯方域的原配妻子常夫人收留了他,并为他请了老师,也是侯方域的好友徐邻唐,教他继续学业。后来陈宗石不负众望,中了进士,入赘在侯府东园。桃花扇自然也就由侯小姐带到了陈家,成为传家宝。陈宗石的两个儿子:陈履中和陈履平,弟兄双御史。此后连续四代,更是出了五个翰林,不得不让人称奇。

民国初期,桃花扇曾在北京露面。据说张伯驹见过此扇,此后便不知所踪。

说起来其中还有一些渊源,张伯驹与张学良、袁寒云、溥西园并称“民国四公子”。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而袁世凯正是陈家的外甥。袁世凯的二祖母,袁甲三的夫人,就是陈宗石的五世孙女。袁世凯和张伯驹小时候,都有过在归德古城读书玩耍的经历。

#李香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78.html